【本報訊】據工會估計,機場每年發生超過100多宗工業意外,數目偏高。當中在機場內運載貨物的拖卡更經常涉及嚴重傷亡意外。繼今年初有司機被夾死,近日再有一名工人在協助搬運拖卡的貨物時,被意外夾斷手指。有機場工人質疑拖卡殘破失修,有安全問題。
年初有司機被夾腳不治
機場內用於運載貨物的拖車都拖着多個稱為「dolly」的拖卡。在今年2月一宗拖車相撞意外中,一名司機雙腳被夾在兩個拖卡之間,失血過多致死。最新一宗意外在6月18日凌晨發生,一名機場地勤服務有限公司的員工在協助搬運拖卡貨物時,由於拖卡部件破損,右手拇指被意外夾斷。
有機場工人指出,不少dolly拖卡日久失修,部件損壞,很易便會令工人受傷,過去已經發生過多次夾斷工人手指意外。除此之外,機場地勤服務公司人手長期不足,員工需長時間加班,亦導致工業意外頻生。
香港機場地勤服務有限公司發言人接受查詢時證實有關意外,手指受傷員工即時送院接受治療,經治理後已於同日早上出院。
涉事的拖卡於2013年出廠,根據安全指引,每年需要獲機管局續發營運牌照,最近一次續牌為2016年底,事發後檢查亦顯示機件操作並無異常。
趕工配合航班屢生意外
香港機場地勤服務職工會主席李永富指出,由新機場啟用至今,dolly拖卡至少曾涉及10宗夾斷工人手指的意外。而整個機場範圍內,粗略估算每年發生的各類型工業意外數目超過100宗,屬於偏高。
意外多原因是機場內各類車輛流量大,而為配合航班,工作時間都緊迫,導致工作環境本身已有不少潛在風險,又加上工作辛苦,員工流失率高,很多崗位長期都是缺經驗的新人,員工一不留神就會發生意外。
機管局發言人表示,機管局會對禁區車輛進行每年一度檢查,確保運作正常,同時會對服務營辦商進行抽樣審核,確保所有員工遵守標準運作程序。
在2015/16年度,香港國際機場於每1,000名員工中,錄得4.4宗員工受傷的個案,較勞工處公佈香港整體員工受傷的比率,每1,000名員工有12.1宗員工受傷個案為低。
■記者麥志榮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