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國際社會最關注的新聞是甚麼?當然不是香港回歸20周年的連串活動。這些活動包括習近平的訪問早已安排好,行程與講話內容同樣在預計之內,沒有新意,只是行禮如儀吧了。
真正矚目的新聞該數德國國會忽然通過同性婚姻法案,令德國不同性傾向的人享有跟一般人同等的權利,大大推進平權、共融運動在歐洲的進程。德國不是第一個通過類似法案的國家,比利時、法國等十多個國家早已起步;不過,德國是歐盟的龍頭大國,其決定令平權運動牢牢釘在歐洲大陸。更重要的是,今次通過同性婚姻議案反映總理默克爾及德國積極發出跟美國不同的聲音,隱隱然有擺脫二戰以來緊跟美國的格局,拿出決心走自己的道路。
自特朗普上台以來,美國全面向右轉,走向保守及民粹,跟西方盟國的關係大不如前。月前出席北約及G7峯會特朗普當面教訓北約成員國佔美國便宜不肯增加軍費就令美歐出現公開罵戰,場面極不愉快。而特朗普執意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置多年談判成果及盟國努力於不顧,更令西方盟友痛心,自然要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政策及戰略定位。
默克爾在美國退出巴黎協議後就發聲指德國倚賴其他國家的時代已然結束,寄語選民及黨友要為德國找出路。
既然美國新政府決定向內望,低貶共融、包容、平權等價值,放大族群、宗教、政見矛盾,德國要跟美國不一樣,自然要發出另一種的訊息。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議案正好反映德國的堅持,說明包容、共融、大愛等價值沒有被撕裂、敵我二分、歧視、狹隘掩蓋,進步的價值仍有很多國家持守着。
事實上默克爾個人對同性婚姻向來有保留,德國國會一直未能通過有關法案正因為她不支持法案,今次默克爾決定讓黨員自由投票,終於讓法案順利通過(她自己仍投了反對票),足見行動是她的政治宣言,是要展示德國有跟美國不同的聲音,特別在維護自由共融價值上比美國走得更前。
除了在同性婚姻問題上異軍突起外,默克爾前幾天表明,本周末舉行的G20峯會中,作為東道主的德國將會全力推動巴黎氣候協定這個重要課題,爭取G20成員(美國除外)發表支持協定的聲明,討論如何在美國「缺席」下積極在國際範圍落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擺明車馬摑特朗普
美國向來是G7、G20等高峯會的領頭羊,往往主導議程,至少不會刻意被冷落一方。現在默克爾在G20擺明車馬大搞氣候問題,形同摑特朗普政府一記耳光,在向來聽教聽話的德國來說實在是非常破格、不常規的外交行動,不但反映美德之間進一步決裂,也顯示德國積極建立在國際事務的主動權及話語權,不再唯美國馬首是瞻。
G20峯會會否出現不愉快場面,特朗普如何打破被孤立仍要拭目以待,但默克爾顯然已下定決心不再倚賴美國,下一步要做的是增加軍費,加強國防力量,並跟法國及其他盟友強化西歐軍事合作。假如德軍真的再次成為歐洲雄師,二戰格局及安全體系將會真正告一段落。
盧峯
資深傳媒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