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協民主黨合併 搶區選議席(自由撰稿人 張景宜) - 張景宜

民協民主黨合併 搶區選議席
(自由撰稿人 張景宜) - 張景宜

民主黨在今屆立法會起死回生,在議會穩佔七席,年輕白鴿也成功完成接班。隨着本土勢力大大萎縮,曾俊華參選喚醒溫和泛民的市民,未來幾年在大吹暖風下,泛民選民在區議會和立法會都會趨向支持溫和及有地區實力的黨派。
至於民協,馮檢基堅持代表出選立法會九龍西補選,到莫嘉嫻退黨,何啟明看來未來幾年也不能接班,而譚國橋大概也意興闌珊,這樣一個領導層出現重大危機的政黨,平白消失在泛民政治光譜甚是可惜。莫嘉嫻倒要認真考慮加入民主黨,就如中型班球員在開季前轉會,在大球會打後備也好,爭取正選落場也好,總比甚麼都得不到理想。她在地區多年服務市民的經驗,廣受好評,上次區選以些微選票落敗,甚是可惜。如果加入民主黨,可望2019年以新形象重新登陸。
而民主黨目前面對的問題,正正是不夠人馬去搶奪區議會席位。面對政府佔中的檢控,隨時會有大量第二、三梯隊的人墮馬,縱使政治勢頭良好,但面對建制派人𠝹票,到年輕本土政黨的成長,下屆區議會如何守住席位和尋找新人參選是關鍵。大概泛民選民以至民主黨支持者也數不出多少個該黨社區主任的名字和工作。
難得民協在不少範疇的理念和工作與民主黨一致,兩黨元老也是老戰友,而且民協在九龍西的基層工作不俗,在公共屋邨守住選票。如果馮檢基退一步想,把民協的營運模式傳承給民主黨中人,像劉慧卿當年勇敢走出合併的一步,轉型成為民主黨中委,重新建立團隊,在各區建立互助社,幫助新移民、基層等,這樣不但做到共贏,也不用每次選舉都要弄一個初選,協調機制。統合資源和整合地區人脈,建立兩層梯隊,強化政策研究和社交媒體宣傳,不但提升立法會議政質素,也避免泛民前輩沒有登出Facebook ,用上了黨的管理員身份與網民開火。
兩黨合併後,區議會議席達到六十多席,能夠互相利用跨區的優勢,推動黨內資源和人才共享。另外,在立法會選舉,也更有效進行分區動員。民建聯的成功,既是因為中聯辦協調能力高,掌握選民資料外,也是全靠眾多區議員的樁腳,準確計算大約的選票,避免浪費,才能夠在過去幾屆,成功計算立法會能夠拿多少議席。
眾多的泛民前輩一個個退下來,與其任由馮檢基把民協的光環和支持消費掉,負責任的大佬們、議員和選民應該認真思量和推動民協與民主黨合併,這才是對香港民主有實質的貢獻。
http://www.facebook.com/cheungkingyi

張景宜
自由撰稿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