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決定樓價 - 左丁山

利息決定樓價 - 左丁山

1997年第二季,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樓價指數為167.1點,2017年第一季,指數升上至314.6點,升幅高達88.3%,97年高位入市的買家,經過沙士的苦痛,卒之守得雲開見月明,所有昔日的負資產階級皆笑逐顏開。不幸的是:97後曾有大規模裁員潮,失業率急升(97年第二季,2.2%;99年第一季,6.3%;2003年第二季,8.5%)當年慘成銀主盤兼遭斬倉的,今日更欲哭無淚。左丁山經常說,供樓不怕利息高,只怕沒工做(失業),正是這個意思。
比對2017與1997的人口數字,家庭月入中位數,皆不足以解釋20年間樓價上升89%的幅度。只有利率差異提供了比較令人信服的解釋,2017年的按揭實際利息(H按)是1.7%,1997年的實際按息(P按,當年未有H按)是10%以上,相差甚大。簡單地說,五百萬元的按揭貸款,在1997年須付年利息50萬元,今年只須付利息8.5萬元,省卻41.5萬元,這利息差距,成為支撐目前樓價最大的理由(按:本欄讀者的水準甚高,一位讀者便曾來郵計算NPV及IRR,意指左丁山將一些財資計算過份簡單化,導致誇大了投資額。要指出的是,不是每一個讀者都有興趣知道複利增長、淨現金流折現值、內部回報率等等計算方法,過份複雜反為專欄趕客!)。
利率為甚麼這樣低,當然是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美國聯儲局率先實行量化寬鬆(QE)及擴表(擴大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即增加資產,是為擴張性政策),導致全球央行競相減息,以至實行負利率所致。QE降低利率,迫使金融資產不斷升值,美國升了股票,香港則升了樓價,梁振英即使有孫悟空的百變神功,也難與QE匹敵,推出辣招壓抑樓價的結果是弄巧反拙。現在聯儲局開始加息,並聲言縮表,但美國股市還是升個不停,因各國分析師估計,美元利率頂多升至兩三厘,與1997年還是有一大段距離,對市道的影響不會很大。值得注意的是,股神畢菲特在6月26日宣佈入股美國一間房託公司(REIT)Store Capital,斥資3.77億美元,佔該公司9.8%股權,畢菲特指這間特別的收租公司能提供穩定收益,可幫忙降低股票投資的不穩定性。傳統智慧是利息上升時,投資者應放棄定息投資(如房託),但股神竟於此時候小注怡情,投資於房託,是否別具慧眼?美國利率可以升完再升,但一日未回復97水平,香港樓市不似會像97/98年那樣插水式下跌。還是那一句,不怕利息高,只怕大公司大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