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自製衞星「福衞五號」8月美國升空

台自製衞星「福衞五號」
8月美國升空

台灣第一枚自主研製的衞星「福爾摩沙衞星五號」(簡稱福衞五號),經過6年研發後,預計8月25日在美國發射升空。福衞五號主要負責提供衞星影像,應用於政府施政、防災勘災、國土安全及環境監控等任務,未來有望帶動台灣光學遙測系統及航太產業的科技發展。

研發6年 耗資14.7億

台灣科技部昨日在行政院會報告「福爾摩沙衞星五號計劃」,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張桂祥表示,福衞五號是台灣首枚自主發展的高解度光學遙測衞星,結合島內微像公司及中央大學等50多支研發團隊,歷經6年研發,總經費56.59億元新台幣(約14.7億港元)。據稱,福衞五號重450公斤,為八角柱形,高2.8米,搭載先進電離層探測儀,可用來建置太空天氣模式、觀測電漿擾動變化,及研究電離層在地震前的可能異常現象等。張桂祥說,福衞五號委由SpaceX公司提供發射平台,預計8月25日凌晨2時50分,由SpaceX獵鷹九號火箭發射升空。
張桂祥指,福衞五號延續福衞二號遙測任務,所拍攝的影像應用於政府施政、防災勘災、國土安全、環境監控、科技外交、學術研究及國際人道救援協助等用途,例如福衞二號於莫拉克颱風及日本311大地震時,對救災與重建工作均發揮幫助。
台灣《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