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 馗 - 唐顧

鍾 馗 - 唐顧

不管出於什麼心理,詩人筆下的書畫總以清雅為多。即使是在雅俗之別已經模糊,是否「文人」之作已不太重要的清中後期,能得到詩篇詠贊的,大多仍是山水花鳥,至不濟也是蔚然成風的文人行樂圖。儘管每家每戶多少都有些應景畫兒,逢年過節、慶生賀壽時懸掛起來,但大家一般只把它看作某種「日常用品」,很少覺得那是藝術。
按照有些學者研究,鍾馗圖像可能是個例外。這位傳說中面貌醜陋的狀元郎,至少被默認為讀書人,做了鬼也未被摒棄,儘管他死後的工作是驅邪與招福。端午、除夕,是懸掛鍾馗像的日子,明代文徵明作《寒林鍾馗》,即是某年除夕戲筆。
入清以後,大家依舊不斷創作鍾馗像,只是很難瞭解詳情。難得《南村草堂詩抄》中留下題詠高其佩指畫鍾馗八幅的詩八首,雖然句句皮裏陽秋,都在借冥界罵人間,畢竟也可以觀察那時都畫些什麼主題。
鍾馗是道教神仙,所以第一張畫作法,「左手擎盂,右手駢兩指為劍,作禁咒狀」;第三張畫調息,「端坐閉目,作靜攝狀」;第五幅又畫朱衣仗劍躍空之狀,一群小鬼到處奔逃。因為他是鬼頭兒,又有地位,又有威勢,於是第二張畫懲罰下屬,殺雞儆猴;第四張畫穿着一身氣派衣服執簡奏事,小嘍囉前呼後擁;第八幅畫空山寒林,居中端坐,給大家訓話,「群鬼環跪作羞澀震慴狀」。最後是第四幅「擊罄」,與「吉慶」相諧;第五幅執卷讀書,呼應着文人的形象。
做官、管事、有權、施善、會法術,居然仍是書生本色。讀到這裏,簡直想恭維一句,真是一位處處符合世人夢想的完美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