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食環檢控中環紙皮婆婆無牌販賣惹眾怒,其實香港大小角落,也有一群隱形拾荒者,靠收集和分類垃圾,再賣給其他人回收或循環再用,賺取微薄金錢。可惜在一個「眼不見為淨」的城市,貧窮問題和垃圾問題,最後都逃不過被沒埋和被唾棄的結局。
記者:程詩敏 攝影:陳海威
「話我垃圾婆,話我臭同阻街,有啲人過嚟攞我一個發泡膠箱,叫佢俾一蚊我,佢爆粗罵我,呢啲咪歧視囉!」陳太在長沙灣保安道街市一帶,幫七間店舖,包括菜檔,餐廳和超市清理垃圾,可算是一位Freelance清潔工。每間店舖付約$1000聘請她,再加上變賣收集回來的紙皮和發泡膠箱,一晚有約$200元,兩夫婦足夠糊口。
外判清潔工與Freelancer的分別
在長沙灣順寧道上,Freelancer明顯比全職的外判清潔工更忙。記者當天觀察所見,雖然食環署的外判清潔工會清理街道和垃圾筒,但部份菜檔和水果檔地方淺窄,且貨流量快,需要工人經常清走舖頭前垃圾,否則會遭食環檢控。不過堆在路邊的發泡膠箱,要待晚上9時才有貨車接收,有時會因阻街而被外判清潔工送往堆填。
陳太因為勤奮快手,在朋友介紹下兼任七間舖頭的清潔,朝六晚十二工作,「冇休假,年初一都要做,嗰日我老公病咗,我同事頭婆請假,佢話『 唔得,冇人幫我做清潔呀,我俾多200蚊你老公買嘢食。』我覺得收得人錢,冇理由丟低垃圾就走。」患有糖尿的陳先生平日會陪陳太工作,早前連場暴雨,雙手接觸雨水致潰爛,傷口未能癒合,需留院治療。
「我貪呢份工自由,做耐咗啲事頭婆對我哋好好,唔似得清潔公司同食環,黑心對我哋啲市民。」陳太說這份工的「福利」,是店舖老闆會送她賣剩的蔬果,有時又會請她吃飯。「中環個婆婆可以話係我啲行家!你攞我個箱梗係要俾返一蚊我,如果唔係執嚟做咩?」
堆填與回收的矛盾
「係會有阻街問題,但無可否認呢啲收紙皮同發泡膠箱嘅人,係為回收付出。」本地發泡膠回收機構「迷失的寶藏:發泡膠回收行動」項目經理李家銘(Andy) 說:「即使我哋做發泡膠回收嘅,其實都有儲存同運輸問題,發泡膠箱來源分散,體積大但輕,運輸成本高,政府又沒有較大型的回收工業城讓回收同業做分類。」 Andy說,街市清潔工收集得來的發泡膠箱,會隨菜場貨車返回中國內地,供菜商重用,或者打碎再造。自己機構則會收集工廠而來的發泡膠,加熱變回塑料,再賣到中國內地,不過現在是回收業寒冬,內地進口政策愈收愈緊,賺錢空間根本微乎其微。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