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暑假將至,家長們紛紛準備與子女一起旅遊的大計。兒科醫生建議,要與小朋友出遊,選擇合適目的地非常重要,尤其要考慮衞生及醫療水平,亦要為小朋友特設行程,鄰近的新加坡、台灣均為理想地點。小兒旅遊常見疾病包括傷風感冒及腸胃炎等,家長宜帶備退燒、收鼻水、抗敏感及止屙嘔等平安藥,惟服藥後病情持續轉差,或精神狀況不佳,也要在旅遊地求診。
記者:嚴敏慧
育有一名4歲半兒子的兒科專科醫生譚婉珊表示,醫學上沒有介定乘坐飛機的最低年齡,亦沒有介定到達哪一個年齡才適宜旅遊,以其個人經驗,嬰兒一個月大已可乘飛機,「手抱都飛得,唔係想像咁脆弱」,但要幼童享受旅程,就要3歲或以上才能感受到。
3歲懂旅行樂 宜特設行程
譚指,3歲開始才會對發生過的事有記憶,對環境認知及掌握增加,「例如去到一個地方會發現唔係用筷子,係用刀叉」,亦會發現與香港不同的事物,「去大型水族館睇魚,小朋友太細個連普通一條魚係點都未知,帶佢去都冇用」。不過,若因為家族旅行或商務公幹必須帶同年幼子女出遊,則毋須考慮上述情況。
選擇目的地上,應考慮當地衞生及醫療水平。譚稱,小朋友易水土不服,成人肚瀉三數天問題不大,但兒童可大可小,有機會脫水;語言溝通亦要考慮,因為生病一旦要看醫生,能否清楚表達病況非常關鍵。另外,目的地應有兒童適合的景點,如水族館、遊樂場、沙灘等,「大人鍾意去風景好靚嘅地方,但小朋友太細唔識欣賞,一悶就會走來走去,眼瞓發脾氣」。
兒童旅行中最常會出現傷風感冒及腸胃炎,譚建議家長帶備適量兒童平安藥,包括退燒藥、收鼻水藥、抗敏感藥、止屙嘔藥等。若小朋友服藥後病情轉差,「好攰、精神好差、食唔到嘢」,又或出現無症狀的發燒,則應在當地求醫,有可能是喉嚨發炎或尿道炎等,或需抗生素治療,「如果係細菌性炎症,有機會細菌入血甚至敗血病」,兒童越細越要留意。
食物要視乎年齡作合適準備,6個月以上要食固體,但又未能與大人一同外出進食,家長要帶備煮食用具。譚指,兒子7個月大時曾帶他到新加坡旅遊,當時便帶了具蒸煮功能的攪拌機,並要在當地買蔬菜等每日煮糊仔,亦試過用燜燒杯焗粥仔給兒子吃,「計定去幾日要食幾多餐,帶幾多米去」。
先查找酒店附近醫院位置
不少人擔心小朋友在飛機上會「扭計」,譚教路可選擇航班起飛時間為小朋友平日睡覺時間,「就算長途機10個鐘,瞓咗8個鐘,剩低兩個鐘相對易搞好多」。飛機升降時氣壓改變會令小朋友不適,可安排在升降時食奶,「一路吞嘢耳仔氣壓能夠調節」。
譚推介新加坡作為親子遊目的地,有水族館又有主題公園,醫療架構完善,溝通上沒有問題,台灣也不錯,食及玩均適合香港人。至於度假地方,她曾帶兒子去泰國布吉,「住Villa、玩水可以去沙灘,食物就自己煮,避免食街邊嘢」。
至於港人熱遊的日本,譚則未有在考慮之列,一來擔心輻射,亦擔心生病時與醫生溝通有障礙,「當然旅遊書上有病症繙譯,手機app繙譯都可以用」。她提醒自由行要做足功課,「搵定酒店附近最近嘅醫院,以作不時之需」。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