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應考慮其他層面(周光暉) - 周光暉

政改應考慮其他層面
(周光暉) - 周光暉

香港主權回歸及《基本法》實施20周年前後,有大量20年來經歷各樣甜酸苦辣的憶述及傳媒專訪,也少不了三任政府的政改方案。兩年前的政改方案戲劇性甩轆失敗後,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宣佈現任政府不會就政改再作任何諮詢或建議,而兩天後就任行政長官的林鄭月娥就政改亦只說她領導的政府會聆聽各界意見,但任何政改必須根據《基本法》進行,她任期內會否推行政改屬未知數。
那邊廂,負責香港事務的中央官員亦在各場合重申,任何政改必須以《基本法》及人大常委會決定作為起點。新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亦憶述他曾經建議修改《基本法》以及向前看,他會協助擔當泛民與新一任政府的橋樑。
不同角色管治者以及政治家的政改思維這裏不多談了。本人提幾點比較容易實行的建議,希望有助管治及行政架構改革,來增加政府部門與區議會的辦事功能以提升服務社會、民生及地區的效率:
一、政務官非萬能。上周政府公佈署長級政務官大執位。政務官是行政主導管治架構內主幹性的資源,透過大學招聘系統狩獵而來。然而,一眾才子才女不可能在每一個部門都稱職,因今天複雜的社會及民生要求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去作判斷及指揮服務團隊。簡單說,一個能言善辯的AO不能社福、勞工、交通、財經監管及紀律部隊瓣瓣通,因此,政務官要在專業知識要求成份高的部門擔當要職,先決條件應是有關專業資格及培訓的quali。其實,當AO後再考取專業資格的現任及退休高官一族大有其人。然而,政府在署長及副署長執位公佈時對有關人員專業條件的對碰、稱職性及披露欠奉。過去亦有不少政務官退休前最後一次升職,被派到與其專長不符的職位,以求給他更好退休條件的照顧自己友個案。
二、區議會應給予更多權力去做實事。20多年來區議會經歷過全委任、半委任以至現時的全部由選舉產生。不論民主化的進程如何,區議會仍然只是一個表達民意的諮詢機構,除某些建議的否決權外並沒有做實事的責任、權力及財政資源。在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未被拆局前,有相關的署級工作部門及獨立財政去實行地區服務,這亦是交差餉的歷史原意。殺局後市政署級功能被不同的政府部門吸收,甚至隱形了。今天的區議員及區議會要作地區服務要求及問題改善需要向不同政府部門接觸,亦因為不同部門的職責分得太散,區議員及其辦事處「敲錯門」的比率甚高,而負責協調的民政署及其地區分處亦束手無策。我相信多年來積聚的民怨,有大部份是源自變差的地區服務及設施。以上問題涉及的政府部門眾多及繁複,亦肯定有重組資源,調配及權力下放的考慮。下任政制事務局、民政事務局及18區區議會應積極地去探討這個課題來解決地區服務的不足及優化。
三、司局署級職責及效率應檢討。政務司司長及財政司司長轄下分管的局署級部門的職責有嚴重不協調,互不相干及處理問題覆蓋面不夠廣的問題,再加上不同署及下屬部門的silo工作文化產生的詬病多籮籮。審計署照肺後的獨立報告亦多次因應以上的架構問題揭露silo effect引伸出來的執政漏洞及不足之處。
以上問題希望銜接無縫的新問責班子合力檢討檢討!

周光暉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