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只應中國有 - 馮睎乾

此曲只應中國有 - 馮睎乾

昨天時運高,聽到一支慶回歸的神曲,屬於「不能只有我聽到系列」,一定要隆重推薦給各位。這首歌在新華社臉書看到,編輯寫了如下按語:「哇,新華社再推神曲,歌唱香港回歸二十周年!請跟我們一起唱混搭MV:『紫荊花旗有着紅色的底……』」歌詞有普通話、粵語兩部分,我最同意普通話那句「一國兩制人們笑開了顏」,對,一國兩制真係幾好笑。另一節是rap出來:「深港通,滬港通,債券通,通通通,通往太空艙的蠶寶寶。」蟲嚟講呢,你可能只聽過蝗蟲,而不知道蠶寶寶,但只要你發揮想像力,便明白填詞人是按照一國兩制,把歌詞寫得一語雙關:大陸人聽見「太空艙的蠶寶寶」,會想起偉大的太空絲綢之路;香港人則想起樓市新趨勢,即六呎乘三呎的「太空艙」,下一代將在裏頭作繭自縛,做「蠶寶寶」。
粵語部分是:「最愛紫荊加襯紅色的底,載滿底氣作為內心依歸。豔美紫荊融入五星永不褪,閃閃星際耀眼之最。」雖是粵語,卻不是香港人的粵語。香港人從來不用「底氣」表示自信,至於香港市花,我們自小叫「洋紫荊」,不會說「紫荊花」,洋紫荊和紫荊是兩種花,就像「橘逾淮而為枳」的橘和枳,同科不同屬,絕不能混為一談。為了去殖而去掉「洋紫荊」的「洋」,也未嘗不可,但勞煩徹底一點:先去掉「梁振英」的「英」,從此叫「梁振」,或索性改名「梁振中」,好嗎?神曲連歌名也沒有,我覺得不妨稱為「㷫廿年」、「那星」或「紅色的底」——這些歌名都符合一國兩制精神,香港人和大陸人能聽出各自喜歡的意思,很和諧。《㷫廿年》如果真要唱給香港人聽,建議把歌詞改一改:「愛國愛黨加襯紅色的底,着晒底褲亦無內心依歸。如若振英融入政府永不退,東方之珠就快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