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昨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近四成劏房室內懸浮粒子PM2.5平均超標五成,住戶死亡率平均增加12%,而水電費較去年升逾兩成。專家分析指住戶在室內煮食,加上周遭空氣質素差,不能有效排走懸浮粒子。
研究於去年10月1日至今年3月31日進行,上門訪問127戶居住於葵青區不適切居所,如劏房等居民,發現他們平均每月須付約570元電費,較去年同期增加27%,但同期中電電費有所下調。
死亡率增12%
該會分析指,有受訪住戶每度電為2.8元,較正常每度電1.132元升近一倍半,可見業主濫收水電費情況嚴重。
研究亦測量受訪單位內懸浮粒子濃度,97%受訪住戶單位懸浮粒子PM2.5濃度超過每立方米35微克,其中近40%逾56微克,最高達104微克,平均濃度54微克,遠超政府標準的平均每日濃度少於35微克逾五成。研究引述世衞研究指,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PM2.5濃度,住戶死亡率平均增6%,即受訪住戶死亡率平均增加12%,最高個案死亡率增約40%。
■記者袁嘉詠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