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F1雙雄孰是孰非 - 陳恩能

Wednesday:F1雙雄孰是孰非 - 陳恩能

剛過去的阿塞拜疆站,F1雙雄在場上「鬥氣」,孰是孰非成為網絡熱話。在安全車慢駛領航下,咸姆頓第一,維特爾緊隨其後。準備重新起步、龜速出彎之際,雙雄居然撞車。跟車太貼的維特爾,頭翼鏟落咸姆頓車尾,導致頭翼零件飛脫。
維特爾堅信,咸姆頓有心brake test自己,因而馬上抽頭至平排,更疑似報復以右前轆當拳頭,「一拳」撞向咸姆頓的左前轆。裁判認為維特爾危險駕駛,當場判罰進站一次並額外罰企10秒。雙方車迷各執一詞,維特爾迷認為咸姆頓冇品「陰」人,咸姆頓迷覺得帶頭控制速度屬天經地義。
賽後,裁判指即時數據與錄像顯示,咸姆頓於這次與上次重新起步時,「迫力」與油門均無異動,故無證據顯示他刻意踩「迫力」或收油靠害。維特爾賽後堅稱對方靠害,但我認為根本沒有討論孰是孰非的需要。
甚麼人想甚麼,心直口快的維特爾,看來只是道出當他在安全車帶頭時,自己會做的事情。不過今次事件的重點,反而是再次凸顯F1大爺級直播思維。比賽期間,F1裁判既能即場判罰,那何必只喪loop疑似復仇的炒車鏡頭?何不播出咸姆頓於15號的「迫力」與收油數據圖(車隊機密吧?但從前radio都是機密)?何不直播裁判討論過程?
NBA與欖球等球證一早被wired,既可直播他們所說,同時令節目變得更「高汁」,甚至提升裁判水平,一次滿足三個願望。在大數據年代,根本不用權威來為我們判斷是非,只要公開數據,看官自有分曉。還要撐的,歡迎盲撐。
文:陳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