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食肆不屬於香港 - 林夕

這種食肆不屬於香港 - 林夕

大城市即使滿佈小食肆,若如某些小說,角色千人一腔,在哪裏吃不一樣?小店如人,沒個性則無趣,沒自己氣質特色,吃的就是食物而已。我欣賞的小店,除了吃到自家獨有味道,還吃到店主的品味,菜單不會像漁翁撒網,就那幾道拿手的,光是這種專注,就值得尊重,即使不一定對我的味,也罷。
吃味道以外,還要吃氣氛,我所講的氣氛,不一定暗暗的,伸手不見筷子,坐對面朋友臉色陰沈那種。氣氛由裝潢風格決定,裝潢也不必花了血本,而是擺設。有種食肆,擺放出來的陳列裝飾品,看得出來是店東自己心愛之物,出於公諸同好的心情,冒險放店裏,也可能一天到晚在店裏時間比在家還長,少看一眼也捨不得的樣子,整個店面,其實就是他藏品的展覽廳。以為都是名家雕塑藝術品之類?也不一定。不少新派混搭風的食店,只不過把視這個為包裝手段,跟店主個性無關。
有個性的店主,只選自己心頭好,例如,一大堆舊招牌舊街招,看得出來不是噱頭,是真愛。我信有真性情的店主,對店裏食物也不肯將就,當天進貨的椰菜中伏了,不及格,寧可不做,你點了,他也會告訴你,這個不好,然後建議你選別的。
有時看到與我有同好的藏品,也會與店主聊起來,例如有一家放了許多陳年普洱茶餅以及老茶壺,會跟他說,又添了一壺新歡,哪裏淘來的?這就是人情味。可惜,這店聽說不做了,店主還索性搬到台灣去。沒辦法啊,誰叫泡茶不是喝紅酒喝汽水,在本城跡近偏門,只能嘆句:這種食肆不屬於香港。
我們會眷戀小店人情味,其實不是店員都很懂人情世故,服務周到客氣那種,只要是熟客,大酒店服務員也會跟你說今天的菜心比較甜。我稀罕的是,店裏顧店的人,毫不介意跟你天南地北,有的沒的也可以漫談一番,好像不忙於做生意,不急於盤算一天要做幾桌客人。這又牽涉到租金問題,這些條件,不屬於香港小店,純為興趣而開,大多以自討沒趣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