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主權移交20年在即,最近國際媒體再次將焦點放於香港的變化。中國天朝主義壓制香港的政治和自由,當然是媒體的普遍標題,但經濟上中國因素在香港擴張,也是另一個焦點。
中資在香港大舉買商廈、買地皮、買住宅,需求之大,出手之闊綽,令香港的房地產成交價屢創新高。香港樓價之貴世界第一。香港人因買不起樓而受苦之外,另一批受苦的是駐港的外國企業和被外派來港的員工。高昂的樓價和租金增加外國企業駐港的成本,為節省開支,外派員工在港的宿舍亦越來越細,衣、食、行等日常開支亦因租金帶動而上升。香港是各全球城市中,外派員生活最昂貴的城市。這使得打算在港設置辦公室甚或地區總部的跨國公司卻步,駐港外國公司也思考是否搬往新加坡。與此同時,中資因部署從香港「走出去」而在港設「境外」總部。
中資大舉在香港集資也成為焦點,除了因為個別中資上市股價大起大落,甚至傳出醜聞,更重要的是,它們不但佔去新來港上市公司的大部份,連替這些公司上市的金融機構都是中資。彭博月初報道,本港今年頭五個月的新股上市保薦人75%是中資金融機構,而1997年全為外資或港資機構。在這背景下,跨國金融機構甚至不再聘請英美銀行中層人員,而多聘請懂普通話的華裔人員(包括本地大學畢業生)。在港金融機構的國際性正在減弱。
香港作為全球城市,不易對任何資本之進入施加限制。但中資在香港之急速擴張,正在排擠本地以至國際資本。這種趨勢削弱香港作為全球資本集散地之傳統角色,令香港從國際金融中心倒退為中國金融中心,原有地位被新加坡取代;這種趨勢更會進一步侵蝕香港之經濟自主,令香港的自治之路更加荊棘滿途。
在主權移交20年,對香港前途之思考,需要放在更廣闊的全球政治經濟脈絡之中。
http://www.facebook.com/reformhk
黃冠能
《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