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政府以「合約工作時數」冒充「標準工作時數」,還說其合約計劃,將令五十五萬工人得益。不過,這人數和「標準時數」一樣,又是假的。據職工盟幹事王宇來指出,實際受惠者不過三萬人。
今天,香港無處不見作假弄虛,卻有一事實實在在:工人生活艱難日甚一日。上月中,一位水泥匠從行人天橋上一躍而下,一命嗚呼。他才三十二歲,還有少妻幼兒,只是捱不住每天二十小時的工作。
工人工作時間長之外,工資其實也越來越低。最近,有所謂非牟利機構聘請幹事,應徵者須具至少學士學位,通曉英文,諳識美國文化,有十年工作經驗等等,月薪卻不過一萬零四百元。同時,《明報》發表了一位典型大學畢業生的故事:她工作已四年,至今月薪不過一萬一千元,要租一三百英尺套房居住都不足夠,更不要說成家養家。香港一九九七年之前不可能有這樣的事。
而這樣的事不能不歸功於新香港歷屆政府。他們在勞工事宜上「迎難而上」,「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假「勞工增值」之名,加工時,減薪水;假「共度時艱」之名,令工人薪水一減再減;又假「公營機構靈活運用人力物力」之名,廢棄固有制度,鼓勵主管人員剝下以自肥。於是,香港貧富之懸殊,終於破了過去四十五年紀錄,而官商合作之下,樓房價格之高,更破了世界紀錄。怪不得他們現在要「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