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年】
【本報訊】李麗珊的金句「香港運動員唔係垃圾」,講足21年,面前這位「風之后」像吃了防腐劑,由髮型到身形到裝束,廿年如一日;回歸前後同樣叱咤體壇,頒獎台上《天佑女皇》、《義勇軍進行曲》她聽得最多。兩女之母的她寄語現役運動員珍惜眼前所有,包括得來不易的資助和出路,珊珊也贊成女兒當運動員:「子女有夢想,父母一定要支持。」
記者:徐嘉華
珊珊將1996年的奧運金牌長期放保險箱,她反而帶來兩個徽章接受訪問,一個是96亞特蘭大奧運,另一個是98年曼谷亞運。她說:「獎牌最重要,制服唔使留,我只留低制服上嘅徽章,呢兩個都很特別,最風光係96年奧運冠軍,令當時面臨回歸、人心惶惶嘅香港人好開心;另一個係98亞運,第一次用特區徽章,相比之下,港英時嘅徽章繡得好有心思。」
1997年7月1日,珊珊與隊友兼現時丈夫黃德森,從澳洲坎培拉大學專程飛回香港出席回歸酒會;2007年回歸十周年,她陀着二女,只能留在家。時間飛逝,她退役了12年,大女希皚9月升中一,細女嘉怡亦快10歲,亞特蘭大奧運金牌由掛上頸至今已超過21年,46歲的珊珊也說:「21年,好似過咗好耐,但又似噚日先發生,可能我仍活躍,時常留意體育新聞。」
香港回歸前後,儲齊奧運一金一銀一銅,包括珊珊的1996年金牌、2004年李靜、高禮澤的乒乓男雙銀牌及2012年李慧詩的凱林賽銅牌。
支持女兒當運動員
對於1996年後至今未出現第二面奧運金牌,珊珊肯定的說:「快嚟啦,你們再多少少耐性,𠵱家睇到係香港整個體育氣氛同以前唔同,以前側重一、兩個運動,𠵱家每個運動項目都有標青嘅人,佢哋正位處世界水平,只係等一個機會發揮。」珊珊笑稱叫「家朗」都一定掂,她指的是兩位90後的世青冠軍、羽毛球的伍家朗及劍擊的張家朗,二人正穩佔世界排名頭10名內。
珊珊亦大讚現時香港體育發展日趨完善,投放資源多了,運動員福利好了,近年還加入退休金及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等。她還記得自己最高峯時,拿的體院資助是現時的乙級,只有萬多元,現在精英甲+每月有3萬多資助,珊珊提醒他們要珍惜:「𠵱家嘅資助唔係必然,一定要珍惜,唔好想只坐喺度就攞到呢啲錢。」珊珊說香港運動員已一代代證明不是垃圾,最新金句,她套用黃德森當年做風帆教練時說過:「世上沒有懶的champion。」
珊珊說大女好靜,細女好動,三項鐵人及田徑都很拿手,若女兒日後要做運動員她肯定贊成:「作為家長一定支持,一個人好難搵到夢想,當你有夢想就會有要求,跟住付出努力去追求夢想。現世代同我嗰個年代唔同喇,大家都睇到運動員有出路,有佢嘅社會地位,對社會有經濟貢獻。」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