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0年,仍然繾綣英國殖民,已故名人周啟邦之子周國豐(Brandon)的家族,自20年代在香港扎根已經到第五代。Brandon在英式養份下成長,在英國留學、現職大律師,鍾情溫文爾雅的西裝服,他更將這份passion提升,開生活服飾店,將認為英國人留下最美的禮儀延續下來。
周國豐是已故名人周啟邦獨子,30出頭的他是大律師,一年前在中環開設生活西裝店Attire House,販賣充滿英式優雅情懷的生活態度。Brandon表裏合一都非常貫徹英國情意結,愛打在英國留學時的欖球、劍擊,結婚揀英式情懷的半島酒店舉行婚禮、收藏傳統英式西裝、燕尾服和愛飲afternoon tea,連Ig名都改做gentlemen_class_,放滿無窮變化的西裝造型生活相,絕對是富二代中,iconic英式表表者。
四大家族後人
Brandon的家族及成長環境,都與英殖時代有緊密關係,他是香港四大家族(周錫年、何東、利希慎、李石朋)後人,祖父周錫年在戰後先後擔任立法、行政兩局首席非官守議員,有CBE、JP等銜頭,戰前第一個搬上半山的華人,父親周啟邦是大律師,Brandon童年住在摩星嶺英式洋房,七、八歲就開始西裝打扮,他表示:「我第一次學打呔係小學三、四年級,我爸爸教我打呔,呢個記憶好深刻,我諗起我爸爸,好多時都係諗起呢一幕。」他愛聽舊故事:「好多嘢我都係聽番我父母講,原來𠵱家Landmark係以前一間好出名酒店嚟㗎,叫覺羅士打,佢哋以前會去嗰度afternoon tea。」
97年政權移交,當時讀中學的Brandon在會展附近食飯睇電視直播,「個個都記得國旗升降,嗰個畫面都幾iconic,影到查理斯王子見證呢個歷史時刻,當時好多人話佢發緊白日夢,突然之間國旗落咗,佢望一望,亦都有彭定康上船走,可以搭飛機點解坐船,當然成件事都係一個儀式,主權移交、撤走。」Brandon不久去了英國讀中學、大學,「喺讀書嗰段時間可以話係最開心時間。一班男仔,一齊生活,每日都好有規律、好團體。英國好重視個人發展,同多方面發展,每個人都有自己專長、興趣,呢樣對於我日後性格影響幾大,所以我希望日後小朋友會經歷呢樣嘢。」
自言是個愛緬懷過去的人,Brandon說 :「啲的士司機好鍾意問,知你喺香港嚟,我當時話差唔多,制度冇變,大律師仲係戴假髮,但係返嚟覺得,無論係建築物、社會氣氛、感覺係唔同咗,我會想保留番少少呢啲英國文化,因為始終係香港一部份,亦都係香港人文化記憶一部份,好多嘢消失咗係有啲可惜。」
英式禮儀之最
提到英式文化最美好的事情,Brandon認為是禮儀:「呢一樣嘢無論你喺邊一個國家都係需要學嘅,係人同人之間嘅尊重,人同人之間有個好proper greeting,大家會握手,問候吓大家,見到女士幫佢開門,甚至乎我爸爸個年代,佢教我女士入嚟要起身打招呼,會錫面、拉椅同送佢去洗手間,我都好習慣性做呢件事。𠵱家簡化咗好多嘢,有好多女士都唔習慣,但我覺得嗰個spirit好重要。」
採訪:梁錦雯、馮國康
攝影:陳俊強
周國豐所開的Attire House,崇尚紳士打扮的服飾,由casual的衞衣到formal的煲呔、絲巾、帽子、以至英國常下雨必備的雨傘都一絲不苟。
【從Savile Row到開店】
周國豐構思了六、七年時間開Attire House,除專售度身訂做西裝,傳統的理髮妝容服務都包辦,如採訪當日,皇室御用裁縫品牌Anderson & Sheppard便由倫敦到訪,為客人度身。對於西裝服,Brandon視為一種passion,他說:「好似好多人鍾意玩音響,鍾意玩電單車,我就變咗係鍾意西裝。我覺得都係一個學問,呢個學問係可以去鑽研。」
「買嘅似人哋」
七年前,Brandon首嘗去倫敦裁縫名師集中地的Savile Row見識,「敬仰咗呢個地方好耐,知道係好出名做英式西裝 ,以前讀書嗰陣afford唔起,做咗大律師之後就想做番一兩套、專業啲感覺嘅西裝。做西裝係個好正嘅體驗,去揀唔同布料,同裁縫溝通,做一套真正屬於你嘅西裝。去買一套西裝個感覺都好似唔係屬於我咁,好似我買緊人哋嘅衫,但如果度身訂做,係真係屬於我。」
更多精采時尚內容,盡在 http://add.appledail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