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自香港回歸以來,本港招標土地年期絕大部份均已經跨越2047年,而地價、新盤呎價屢創新高,有測量師指出,實際是反映地產商、業主對於自動續契的信心。
潘永祥說:「其實目前市場狀況,(地產商、業主)已經畀咗錢庫房,仲早咗好多年畀添。」他解釋,土地成交價格屢創新高,可以反映市場有信心毋須補地價,「從估價學角度,現時已經係另類補咗地價,而且可以自動續期,所以發展商先至咁高價買起塊地。」
他說:「如果你依家講到明,依家賣地,50年之後一定要補地價,即係2066年,發展商出價嘅時候就建基於個政策投地,肯定會畀低啲,因為市民買樓花、買樓唔會想畀貴咗。」
事實上,地契到期日與樓價關係似乎並不高。以藍籌屋苑太古城(2899年)及康怡花園(2059年)為例,兩屋苑地契到期日相隔逾800年,若果地契長短牽涉樓價高低,更早面臨續契問題的康怡花園呎價理應更低,不過事實上是該屋苑每呎實用面積平均呎價為1.39萬元,而太古城則約1.57萬元,有經紀指出,約2,000元價差,是地理位置、景觀、名氣問題,多於是土地年契問題。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