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前,美中舉行首屆外交與安全對話,目的是為拓展合作、減少分歧。由於目前焦點仍集中於朝鮮核問題,因此可說是4月朝鮮半島危機後的檢視。
會前雙方隔空交手,特朗普不改矛盾風格,一方面表示喜歡習近平、感謝中國協助,另一方面宣稱中國的努力未能奏效,惹得中國罕見強調其作用在朝核危機裏「不可或缺」。加上朝鮮刻意釋放美國人質瓦姆比爾,營造與美直接談判的條件,加深了中國、韓國的緊張。而此君在美中對話前夕逝世,使美國國內輿論益發敵視朝鮮,也引起對中國制裁不力的批評,甚至尋求以更多司法手段對付為朝鮮洗錢的中國企業。
在這樣的局勢下,雙方對話幾乎不可能會有甚麼實質內容。不過,部份媒體斷言美中蜜月即將結束則是過於草率,美國仍不急與中國撕破臉。原因在於華府雖把朝核問題當作外交重心,但這張牌更可以用來牽制中國。如情報屬實,朝鮮會在數月內進行洲際導彈測試,這意味具有直接攻擊北美的能力。屆時美國指摘的對象,除了朝鮮外,可以想像會包括已給予許多時間與機會處理朝核問題的中國。
透過朝核的槓桿操作,華府能取得更多的籌碼在其他議題上獲利,像是之後預定的經濟對話,以及網絡安全等。值得注意的是,特習會後有所謂的百日貿易計劃,很快要面臨外界檢視。雙方已有一些成果,如中國允許美牛進口、美國派遣代表團參加一帶一路論壇、中國放寬美國天然氣輸入等。但這些對於改善美中貿易赤字可說是杯水車薪,只是特朗普藉以搪塞選民的雞肋。
這也彰示,華府的議程早就開始轉移,安全才是下一階段的交鋒目標。其中,又以網絡安全最為顯著,如美國國防部在本月公佈的中國軍事報告,將中國黑客攻擊列為全球威脅。另外,中國在南海島礁軍事化的舉措,同樣是美國國防部憂心之處,但特朗普政府尚未準備好回應,從美國幾乎放棄航行自由任務可知。未來隨着朝鮮牌的功能漸減,華府可能會考慮重新打南海牌,來壓迫習政權在攸關美國利益的全球事務上退讓,這也必然會引發北京強烈反彈。
有趣的是,根據與會的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所言,特朗普願意和中國在一帶一路項目上合作,但此類表述不見於白宮新聞稿。峯會各自表述,就美中過去經驗已非鮮事,但於特朗普就格外耐人尋味。本來一些美國企業就對一帶一路頗感興趣,特朗普默許政府輔助,不過以現今的美中氣氛,要華府公開支持,還需北京提出更有價值的東西交換。楊潔篪可能忘記聯邦調查局前局長科米的殷鑑,特朗普厚顏反口的本事名揚全球,此次他強替特朗普表態,反倒種下日後的爭端。
徐子軒
獨立研究員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