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下班後不時到餐廳晚膳,早下班的話還可歡樂時光,有沒有想過做餐飲業的人下班後,還可以去哪裏?
剛在蘭桂坊開業的酒吧「Employees Only」,來自紐約West Village,2004年由五位調酒師合夥開辦,最初想法為同業而開設「私竇」。負責將酒吧帶來香港的其中一位創辦人Igor Hadzismajlovic說:「巿面有供應好雞尾酒的地方開得晚,也有好味道卻不夠氣氛的餐廳,俱樂部夠氣氛卻只流於如此,所以我們嘗試將三者結合。而將酒吧定名為『Employees Only』,就因為每間酒吧餐廳後門都會寫上此字,同業們一看就會想起,噢,這是給餐飲業人士的餐廳。」13年前有這想法相當創新,因此無論同業與否都相當支持,酒吧因此熱鬧起來,亦多次獲獎,包括2011年「全球最佳雞尾酒吧」、2011年「全球最佳餐飲菜單」及2015年「Drink International全球50大酒吧」第四等,甚至成為美國每平方呎銷量最高的雞尾酒酒吧。
說到底都是為同業而生,當然想大家下班後,不再只吃酒吧小吃或冷飯,所以即使由凌晨12時至4時的深宵時段,都會推出豐富的消夜餐牌,香港新店亦一樣,而且每晚都會推出一款「Staff meal」,由當值的夜間廚房負責,食材使用當日多出來的材料,菜式沒任何限制,大家不妨試試有甚麼驚喜。雞尾酒當然是另一重點,香港酒單與紐約的大致相同,而最吸引記者目光的,反而是調酒師不用量杯隨心調酒的瀟灑,簡單一個字──快。首席調酒師Owen Gibler解釋:「要多等五分鐘是非常沉悶,所以我們盡量簡化東西,背後其實花了很多功夫,例如事前混合好糖漿等等,到真正調酒時就只需要用三、四瓶,很快就能完成。」
Owen更說他一晚可調製近千杯酒,如此輕鬆但味道層次卻豐富,殊不簡單,所以不少人慕名到紐約店學藝。酒吧的學徒計劃亦慢慢成型,Igor說:「他們一般需要18個月至兩年時間,一開始的工作會是較形態上的,如選杯、拿冰、切水果等,然後慢慢會學習更高屬次的、複雜的工作,最後就能穿起白袍成為調酒師。」他續說亞洲調酒行業在近四、五年熱門起來,他亦發現香港有很多好的本地及外地調酒師,希望能接解到更多,以發掘人材。
Employees Only
地址:中環蘭桂坊17-22號
記者:黃穎妮
攝影:周芝瑩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