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影節有論壇,由四位知名導演(馮小剛、徐崢、陸川、寧浩)聚在一起,暢聊「關於演員」,什麼是好演員?如何培養好演員?哪些演員值得表揚?
當然都有高見,有金句,也具壓場和斥責的江湖地位──但,中國大陸演員少,偶像充斥(還是片酬貴到厚顏無恥地步的小鮮肉、小鮮奶)。因為粉絲盲撐,製片人拿數據(流量、點擊率、人氣)說話,不看演技,偶像文化成了全民瘋狂的事兒,經紀人各種各樣的安排令他們疲於奔命,賺錢了,沒長進,被集體弄成一把塑料花。一個「偶像」出席宴會,三輛車全跟着工作人員、化妝、梳頭、服裝、大經紀人、經紀人助理、演員生活助理、教英語的、拍照的修圖的編輯部(三人)、三個司機……有媒體說,忘了還有宣傳和保鑣。
其實我已很久沒看大陸影視作品(好像不配稱「作品」吧),所以有些現象是莫名其妙的,例如在香港二三線(有個還只是四線)小生,怎麼會在大陸紅到「一線頂」?又有收取天價拍劇的卡士,卻怕辛苦少到拍戲現場,只靠人皮面具替身,甚至大量「摳像」演技打馬虎眼,原來這是指綠幕拍攝,人key上去的手法,和其他人搭戲時「虛」,特寫鏡頭「實」,以示主角存在,對得起片酬。盲毛觀眾真好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