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我的文章指出「若新政府能在上任後,即時叫停那些會被港人視為,容讓中央政府進一步收窄香港自主的政策,或許也能稍微減慢青少年國民身份認同的急跌!」但若然蔡若蓮真的被任命為教育局副局長,這將會是在傷口灑鹽的行為!
很多時,教育同工認為在爭議性的政治議題上,學校是沒有立場的。但筆者認為學校應有立場,其立場當然不是黃絲,也不是藍絲,而是教育絲——教育立場。根據《香港教育專業守則 》,教育立場是指「當公眾意見分歧時,應教導學生尊重不同的立場和觀點」,以達至「應致力培養學生的自由、和平、平等、理性、民主等意識」的教育目的。為了確保上述的教育立場,《香港教育條例》指出「特首會同行政會有權制訂規例以管制在校內進行有明顯政治偏見的資訊在校內傳播或意見之表達。」這正是現時通識教育一直以來所堅持的教學原則,從多角度來探討具爭議的議題。既然政府要求學校嚴格從教育的立場,做到持平、從多角度來處理爭議性議題,政府就應該以更嚴格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制訂教育目的、政策、有關官員的任命等方面,都達到上述的教育的原則。否則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以上述教育的原則來衡量,若然蔡女士擔任教育局副局長,是完全違反上述的教育原則!蔡女士曾擔任教聯會副主席,以教聯會的深紅政治背景,在制訂某些極富爭議性的政策,例如國民教育時,如何使港人相信其政策能保持持平?在2012年,當蔡女士擔任教聯會副主席期間,教聯會在其轄下的「國民教育服務中心」,向全港學校推廣被廣泛評為「洗腦教材」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引起家長和公民社會強烈反彈,引發多次大規模的示威遊行。近期,蔡女士在央視新聞聯播大談使港人擔心,與2012年一脈相承,帶有灌輸味道的國民教育。加上,當反對蔡女士被委任的聲音響起,「藍色」背景的團體隨即蠢動,揚言力撐其任命。種種迹象顯示,港人對蔡女士能合乎教育原則,持平地制訂、執行教育政策的懷疑與擔憂,是完全合理的。
筆者認為,若然,林鄭政府堅持這委任,首先她的50億元與教育界大和好計劃所起的作用,必然大打折扣;在處理具爭議的議題,例如國民教育、《基本法》教育時,又可能會因港人擔心當中有政治灌輸,再次引起強烈的反彈。最後,甚至加劇香港青年人的國民身份認同感急跌!明顯的,這是在傷口灑鹽的任命!
梁恩榮
香港教育大學客席副教授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