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爭低潮 非建制倡合作

抗爭低潮 非建制倡合作

【本報訊】香港民主運動及社會抗爭,由「和理非」走向激進、繼而走向港獨,到近年陷入低潮,不論主流社運還是激進抗爭運動,參與人數均大不如前。
近年一直推動中、港、台三方民主派人士合作的陶君行認為,香港現時與中共實力懸殊下,抗爭要鬥智而非鬥力,不能採取暴力手段硬碰。對於民主派日後出路,陶君行力主先爭取相同理念年輕人,重奪不同大學學生會;又主張民主派進行一次大辯論,重整政治路線,民主派在不違反大原則同時,向港人提供未來抗爭路線的出路,尤其要放開眼前利益,不要為突出自己,標榜不可行的路線。

黃台仰盼設溝通機制

青年新政梁頌恆稱,理解很多香港人經歷近年多場大型抗爭後,都感到疲累和厭戰,但他形容香港未死,「仲有一場最後嘅戰役,係可以畀大家參與,呢場戰役好可能會發生喺街頭」。本民前黃台仰則希望,本土派和民主派能建立溝通機制,雙方即使不是盟友,亦能減少反對派陣營不必要的內耗。黃又相信本土派未來與自決派和激進泛民仍有合作空間。
■記者林俊謙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