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體壇這幾天不斷有驚人新聞,繼前乒乓大將蔡振華管理的足協可能面對重整,乒乓球國家男隊把教練劉國樑改任為乒協副主席,引發部份球員在中國公開賽中退出比賽,帶來傳聞處處。乒乓及羽毛球的發展現已遇上很大挑戰,希望盡快重回正軌。
上周曾談到近年有一些球員猝死事件,現實上,職業運動員為了盡快回復體能,會用一切辦法,其一是賽後全身數分鐘浸冰池,現差不多所有具規模的球場、球會都有此設施。諮詢過醫療界朋友,指出這做法等如快速地要血管收縮,以增快循環,對血管及心臟的壓力可想而知。當然上述事件未必與此有關,而運動員在年輕最fit時大都能應付,惟長遠看,這對身體確可構成問號。或許有人會說頂尖運動員賺很多錢,食得鹹魚抵得渴,但若不幸變成「鹹魚」,就只能在「下面」見了。
近來很多人談論英超球隊組班,最多人談論C朗會否回巢曼聯。首先皇馬在西班牙等同半官方機構,要看稅務問題能否調解,而反過來要問,是曼聯長遠可依靠年齡較大球員來發展嗎?伊巴謙莫域的事令大家惋惜,但同時見到一個事實,就是施丹近季也間歇讓C朗休息。曼聯若不斷高成本引入資深大將,等同使用即棄筷子,好好找一些可用多年的,令開餐時更有家的感覺吧! 說到長遠,看到德國隊(圖)在今屆洲際國家盃的人選是為明年,以至2022世界盃鋪路,培育新人的同時,亦可令主力休息,這才是專業體育管理。
英超方面,愛華頓繼續建立「本土兵團」,英國脫歐「工人」流動會變成怎樣言之尚早,但近年是為此落墨的好機會。我們在亞洲這邊,通常是移民到英美歐洲,但近一年英國移民德國的人數激增。球會現確難以太長遠計劃經營,但怎樣平衡就是功力所在。 文:何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