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標榜由核數師行內人踢爆行業秘辛的網上專頁湧現,更謂「前世造了孽,今世做audit」。紅褲仔出身、捱至今日位居德勤中國副主席的黎嘉恩,直認從無看過此類網誌,認為要解決兩代爭端,竅門與處理問題企業一樣,代入對方想法、洞悉人性,「凡事留一線」。
黎嘉恩承認自己入行時,碰上八九十年代經濟起飛,香港今日卻「浮浮沉沉」,加上行業工時長、壓力大,或與上司不咬弦等,離開各有前因。但他亦不客氣指出,來港的內地人往往是最精英一群,刻苦耐勞、舉一反三,但賺錢比香港人更少;反觀香港人「唔鍾意搬」,工作、居住地彈性遠不及內地同輩。
「冇人永遠係贏家」
談到寫字樓內的世代之爭,他認為拆彈竅門與企業重組道理相通,須互相理解對方想法,「冇人永遠係贏家」。
企業若資不抵債,或者陷入股東爭拗,黎嘉恩等清盤官會入場保存資產,再分派予各級債權人,或尋求白武士接手公司。但各人性格大不同,「有啲債權人好大義凜然、一有詐騙我就斬死佢,有啲就要搾盡一分一毫,反而會趕狗入窮巷,債仔點解要同你合作?」
家族爭拗就最能體現此類糾纏。若族長年事已高,甚至因精神、健康理由未能自主處理資產,核數師可作為產業受託監管人,入場代其管理。黎嘆此類案件甚令人難過,涉事家庭往往傾注感情而失去理智,「無論邊個做乜,喺我眼中都係唔啱!」
清盤人或受託人身在其中,拆彈單靠熟悉條例並不足夠,必須洞悉各方想法和背後理由,說服他們接受中間落墨方案,「若有一方永遠贏晒,呢個重組唔會成功,有時清盤人去得太盡。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記者:黃翹恩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