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曾批評香港痛失阿里巴巴上市大刁,距離新一屆政府上場不足一星期,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即將卸任,他指阿里巴巴帶來的「同股不同權」問題懸而未決,透露證監會對是次創新板諮詢肯持開放態度,他亦支持以劃開新板塊處理同股不同權的做法較合理(Make sense)。
記者:黃翹恩
香港奉行「同股同權」,但不少新經濟企業均傾向採用同股不同權制,科技巨企阿里巴巴亦一樣,集團2014年有意來港上市,但最後因本港不讓步作出豁免,最後阿里棄港赴美,早前就遭林鄭「翻舊賬」。陳家強回憶當時阿里與港交所曾有「幾Detailed」的討論,尋求雙重股權架構下如何紓緩投資者保障的不足,但不涉更改上市規則。
可借用美國集體訴訟制
惟當時討論極度高調,「全香港都知道」,令游說添難度,最終阿里直接赴紐約上市,集資近1,690億港元,成美國最大新股。陳家強稱「唔記得」為何談判破裂,但同股不同權「懸而未決」。
2015年港交所曾欲推同股不同權,後遭證監會反對被迫作罷。本月港交所捲土重來,建議另設「創新板」容納新經濟、同股不同權公司,以及內地公司第二上市等。市場認為其目的呼之欲出,就是為迎接包括阿里在內的美國中概股回流。
陳家強同意另設新板處理同股不同權較合理(Make sense),就投資者認知、訂立規矩「可能容易啲處理」,有望避免重覆證監會2015年關注同股不同權與主板混雜的監管問題。以他理解,證監今次肯持開放態度,亦會提出問題要求交易所、市場解答,「可能係A more public debate(較公開的辯論)。」
已在美國上市的同股不同權公司,由於當地已有集體訴訟制,港交所建議容許僅需完整披露其股權架構及風險,其他公司則需加設日落條款、股權轉讓限制等。陳家強表示,可以接受借用(Ride on)美國集體訴訟制或設其他限制,但「冇方法令所有人都開心」。
監管機構角力永不消失
諮詢文件面世前,政府、證監會曾就文件要求釐清部份語意,強調未有意向,「政府樂意協調,但你哋要寫意見出嚟!」
同股不同權一役,令證監會、港交所「口和心不和」路人皆見。陳家強指,必須理解證監會有其保障投資者的責任和立場,市場(交易所)、監管機構的角力永不會消失。
去年的「上市架構諮詢」,被指為證監會奪去港交所上市審批權,諮詢尚未發表結果。陳家強透露不會全盤推翻原本建議,「我同Carlson(證監會主席唐家成)講,你哋有權,用咗佢先啦」,並須詳細解釋動用權力的緣由,以平息證監濫權之說,冀最後結果令「兩邊都落到台」。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