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導航:股價跑贏指數 管理費大減A股入摩 冷門ETF值博

投資導航:股價跑贏指數 管理費大減
A股入摩 冷門ETF值博

A股四度闖MSCI終成事,雖然掃貨資金明年中才殺到,市場已蠢蠢欲動尋找受惠板塊,惟不熟悉A股市場的香港投資者,最直接的順風車莫過於A股ETF(指數買賣基金)。除三大活躍ETF外,在港上市的A股相關ETF選擇其實不少,撇除交投量偏低的因素,部份值博率較三大ETF更高,今期「投資導航」率先綜合分析。

指數型A股ETF以追蹤A50指數及滬深300指數佔最多,又以後者多達300隻大型股為成份股,最能涵蓋MSCI選中入摩的222隻A股,而滬深300截至上周四止本月升2.8%,亦跑贏A50及滬綜指分別2.3%及1%的升幅。事實上,以往在三大指數中成交最低的華夏滬深300(3188),過去30天的日均成交達4.52億元,已超越南方A50(2822),直逼安碩A50(2823)。
除華夏滬深300,追蹤滬深300指數的A股ETF還有不少好選擇。安碩滬深(2846)去年起將持倉由衍生工具逐漸變為實物化,過程令每股資產淨值(NAV)與股價的差價,由去年10月逾17%的大折讓持續收窄,至近月更見溢價,股價亦跑贏,累計今年勁升17.4%,而追蹤指數同期只升8.5%。雖然安碩滬深的炒差價旅程已近完成,但基金今年3月起將管理費大降至0.38%,為同類基金中最低水平,股價本月再升3.5%持續跑贏指數,值得留意。

日均成交量少

而滬深300指數的成份股中,高近40%配置在金融類板塊,其次的工業及非必需消費品只分別佔約15%及12%,對內地金融體系存戒心的投資者,未必合胃口。而兩大指數以外的選擇,還有追蹤恒生A股行業龍頭指數的恒生A股(3128),累計今年升26.4%,同期指數升約兩成,成份股只有49隻,金融及消費品分別佔比24%及21%,當炒的地產建築及資訊科技分別佔13%及近10%,配置較平均,惟30天日均成交不足12萬元,反映受關注程度低。
不過論管理費最吸引者,為惠理價值中國A股(3095)基金,近月將管理費由0.7%大降至0.1%,股價今年升約11%,但持倉逾七成為銀行或其他金融股。
至於不想大包圍撲入指數型ETF,單純追蹤板塊的最好表現ETF有追蹤消費及醫療股的滬深可選(3025)及滬深醫藥(3057),今年齊齊有約18%進賬,但留意相關板塊類產品幾乎全數以衍生工具追蹤,且持續有約半成折讓。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