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淋巴水腫是不少乳癌或婦科癌症病人治療後的長期後遺症,甚至有病人出現嚴重手腫或「象腿」,連穿衣亦有困難,影響日常生活。東華醫院設立「淋巴水腫日間綜合服務」,綜合多個專科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淋巴手術、俗稱「推淋巴」的徒手淋巴引流、壓力治療配合運動等,幫助病人改善手腫、腳腫問題。
記者:梁麗兒
東華醫院外科顧問醫生孫杜琪表示,乳癌、婦科癌症如子宮癌、卵巢癌等病人,若有癌轉移須進行淋巴切除手術,令部份淋巴組織被破壞,更影響其他淋巴受阻塞引發水腫。
淋巴水腫不但令病人肢體感沉重,亦影響外觀,如下肢腫脹似「象腿」,也阻礙正常生活如穿衫袖有困難、難以打字或走路,因淋巴結被切除、淋巴液阻塞,令皮膚比一般人容易有傷口或受感染,病人要學習護理水腫肢體。該服務綜合整形外科醫生、乳腺外科醫生、物理治療師及專科護士提供一站立評估及護理服務,前年9月成立至去年10月,共處理約170宗個案。
東華醫院一級物理治療師梁舜欣亦是認可淋巴水腫治療師,徒手淋巴引流即所謂「推淋巴」,是一種獨特的皮膚伸展按摩手法,經按摩刺激病人的淋巴系統,幫助吸收淋巴液,加快淋巴循環,紓緩水腫情況。與坊間美容院的推淋巴不同,她指,淋巴水腫為疾病,由淋巴系統受阻引起,與肥胖無關係,強調一般人不會因為按摩淋巴變瘦,脂肪也不能靠推淋巴推走。
梁指,徒手淋巴引流的手法關鍵為力度輕但需拉動皮膚,不宜太大力否則會令淋巴管收窄,需有耐性定期進行。物理治療師需受訓學習手法治療後,再教導病人及家屬。病人在治療早期要做得較密,如每周做3至5次,每次做30至45分鐘,最好家屬學習手法後再為病人進行。若手法適當,病人會感到水腫位置「腍咗」,反映有紓緩。
配合繃帶包紮壓力療法
治療師亦會用低彈力繃帶包紮作壓力療法,引導及加快病人淋巴循環,配合適當運動及橫膈膜呼吸方式,帶動淋巴系統循環。另外,可用生物電流量度病人水腫情況,評估治療成效。
礙於病人易有傷口及感染,咬指甲、搣倒刺等習慣要戒掉,剪指甲不能太深,以免造成傷口。另外,為防真菌感染,要保持手腳清潔及皮膚乾爽。炎熱天氣會加速血液循環,加劇水腫問題,建議避免在炎夏進行長時間戶外活動如行山,但低至中等程度運動,如游水、急步行、瑜伽等可幫助淋巴循環。
66歲的周女士2004年確診乳癌,手術切走左邊腋下的淋巴組織,引起淋巴水腫問題,她曾因洗碗弄傷手指,導致前臂受感染要入院治療,「當時好驚會成日發炎,心理威脅好大,唔敢拎重嘢,又怕被蚊咬,好少去公園」。約3年前她做了淋巴移植手術,將腹股溝的淋巴移植到腋下,水腫情況大為改善。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