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開心買嘢,唔開心買嘢」,其實你無時無刻都在買嘢。對的,買的一刻是很開心,亦有一種爽快的感覺。但冷靜過後,便感到一絲絲的悔意,相信很多東西都是貪平而買,然後一堆沒用的物品散滿家中角落。你會如何處置它們?扔掉還是捐給慈善團體?你認為這樣便一了百了?其實問題一直存在。
品牌設計師林志峰(阿峰),約十年前與兩位拍檔建立時裝品牌,主力售賣design tee,但直至有一天才發現倉庫竟有六萬件過季衣服。這些衣服曾試過低至一折發售,但仍無人問津,當時感到十分內疚。而建築公司老闆盧文傑(阿傑)曾接裝修工程,都需要替客人棄掉仍然十分完整和新簇簇的傢俬。他會幫忙問身邊的朋友會否接收,但傢俬體積太大,沒有地方擺放,亦愛莫能助。由於二人受工作帶來的衝擊,便決定創立一個以物易物app「Giftaway」,他們希望藉此平台讓面對着相同問題的人,能將不需要的物品轉手。
Giftaway推出約一個月,下載人數約600多人,但真正用家只有數十人。阿峰和阿傑亦有將自己的物品放在上平台,更深深感受到有些用家只希望免費拿物品,為避免「盲搶」,拿物品的人需要付款給慈善團體,這樣就能分辨誰是真正合適的用家。
我們都很容易掉進一個貪小便宜的陷阱中,看見免費的,不論甚麼都拿回來再算。情況跟我們因為幾十蚊好平而買的心態一樣,完全是沒有想後果,更認為買多了,只要捐給慈善機構再轉贈至第三世界,這樣又可心安理得的再次瘋狂購物。一如阿峰所說,我們只是把責任轉嫁到另一人,眼不見為淨,以為送出去便把問題迎刃而解,自己應該為所作的一切負責任。事實上,只要買之前想一想是否有需要和能用上多少次,甚至是能否外借,這樣已經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廢物。
正如阿傑所言,為何不將物件傳開去,形成一個社區呢。
記者:陳煥欣
攝影:周芝瑩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