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香港人的英文水平(執業律師 任建峰) - 任建峰

重拾香港人的英文水平
(執業律師 任建峰) - 任建峰

上星期,我寫了關於有國際投資者質疑香港人現時的英文水平,及我們的社會領袖需要怎樣帶頭做個好榜樣、願意多用英文。同時,正如我提及,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回應這個問題時,認為有需要在教育上入手。
根據香港2011年人口統計,縱使英文是香港官方語言之一,能用英文溝通的香港人只有大概46%。相對不時被香港政府、建制人士視為主要競爭對手的新加坡,根據他們2010年人口統計,有大概80%的新加坡人能用英文溝通。這個差距有很多因素,教育應該是其中一個。
在新加坡,中小學課程都是以英文教學。還有,我見過一些較低年級的新加坡教科書,雖然與香港一樣有過度操練的弊病,但他們着重教一些較日常生活能運用的英文。所以,就算是教育水平較低的市民都能以基本英文與他人就日常生活話題(例如購物、乘坐交通工具)溝通。
對於國際投資者來說,這代表他們的人員可以住在新加坡任何角落都能以英文處理生活瑣碎事,不一定要像在香港那樣住於某幾個較容易以英文溝通的「貴」區。還有,對於不像我們香港人那麼只懂注重英文口音夠不夠西化的西方人士來說,他們更可以嘗試讓孩子去新加坡本地學校讀書,不一定要去國際學校捱極貴學費。
我認為,為了保持國際城市地位、為了確保市民能運用官方語言之一、為了吸引國際投資者(甚至不少「海歸派」的內地專才),香港教育應把能以英文溝通的市民比率提升到新加坡的水平為長遠目標。但有人或許會有以下的質疑:
是否要取消母語教學、改用英語?這個答案最簡單:是。母語教學實行時有爭議性,撤回都應該會有爭議性。但如果我們真的有心去達到上述目標,就沒有其他辦法。
香港人口沒有新加坡那麼多元,所以沒有學好英文為共同語言的迫切需要?這是不關事的,因為香港的商業書信仍然用不少英文,而新加坡人在工作以外多是用母語的。
這目標是媚外、是忽略母語嗎?絕對不是!這個提升英文水平及廣泛的建議不只不是媚外,其實是愛國表現。面向國際就是香港最能為國家貢獻的角色。至於母語方面,新加坡推行英文教學同時,亦十分注重各族群的中文、馬來文、塔米爾文溝通能力。很多在香港工作而中文流利的律師都是新加坡人。
新加坡英文口音不是很不好聽嗎?這就見仁見智,但世界各地的人都聽得懂他們的英文就是事實。如果香港同樣地較注重咬字、句子清楚而不浪費時間在模仿英美澳加口音,英文教學會事半功倍。
但願香港能夠在不忽略母語情況下廣泛地能以英文與世界各地人士溝通,為香港、為中國發展帶來契機。
* 以上是筆者個人意見,不代表他所屬的律師行或團體。

任建峰
執業律師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