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壇生態改變 台前幕後北上掘金湯寶如:賺大陸錢出廣東碟

樂壇生態改變 台前幕後北上掘金
湯寶如:賺大陸錢出廣東碟

【香港20年】
【本報訊】回歸前後香港樂壇被翻版碟蠶食殘存,面對內地13億人的龐大市場,歌手紛紛北上賺人仔,自認食老本的湯寶如認為現在當新人最慘。曾為多位巨星填詞的陳少琪見證樂壇20年變遷,認為回歸後樂壇失去聚光燈。曾是金牌經理人的李進,談樂壇青黃不接,認為是整個生態在改變,但不認為歌手北上是唯一出路。
記者:皓 騫 小 米
攝影:沈健程 陳慧安 馮 峰

現年45歲的湯寶如,當年跟黎瑞恩、劉小慧和王馨平被封為「寶麗金四小花」,人人稱呼她做「湯記」。出道25年的她,早已不活躍於香港樂壇,轉為北上掘金。對於香港樂壇走向衰落,湯記慨嘆:「自從有download(下載)之後,所有市場都萎縮,製作人同唱片公司生存唔到,我哋做音樂變咗出單曲睇點擊,自己初初都唔慣!」

湯寶如慨嘆下載歌曲令市場萎縮,製作人和唱片公司都難以生存。
場地提供:Table 18@apm

湯寶如早已不活躍於香港樂壇,轉為北上登台掘金。湯寶如微博圖片

陳少琪見證時代變遷,指香港樂壇失去了聚光燈。

陳少琪:港已非亞洲中心

市場萎縮,很多歌手沒有機會出唱片,湯記2001年返內地搵食:「我覺得受害係一班新人,老實講我係食老本,內地都係聽我嘅舊歌,中國市場真係好大,搵錢機會比香港大好多,講真香港有幾多個電視台,只要你肯上大陸,勤力啲可以搵多啲。」今年她自資60萬元出廣東話EP,「𠵱家買隻歌8蚊,飲杯檸檬茶都唔止,我諗住將大陸賺嘅錢回饋番香港朋友,𠵱家啲人買hi-fi碟,唔係唔買,只係要求高」。
而曾為達明一派、張國榮、梅艷芳等巨星寫歌的填詞人陳少琪,近年工作範圍拓展到內地,為2008年北京奧運、2010年上海世博寫宣傳歌,最近更成立黑芝麻文化娛樂。見證着時代變遷,他認為回歸後香港樂壇失去了聚光燈:「我入行時,香港嘅聚光燈範圍好強,成個亞洲都望住做中心,但當其他地方音樂崛起,各自做本土文化,佢哋唔會關注廣東歌!」
陳少琪認為以前是卡拉ok主宰創作:「究竟做歌係畀人聽定畀人唱?但20年過去,香港近年唔再係K歌。」雖然音樂多元化了,但市場卻萎縮,他說:「𠵱家視頻先行,音樂要用手段吸眼球,大家都要搵出路,自己好早北上,睇到回歸後成個舞台大好多,當時喺北京發覺內地少聽廣東歌,自己唔忿氣,喺冇任何收入保障下租屋搬上去慢慢做,𠵱家香港同內地都有公司,喺我嘅創作案子裏面,好鍾意用中港台朋友做交流,呢個先係大舞台嘅音樂生態。」

李進:北上非唯一出路

另一位於90年代叱咤一時,一手捧紅鄭秀文及黎明的金牌經理人李進,提到香港樂壇青黃不接,他嘆謂:「呢個問題出現好耐,因為成個生態都改變緊,當資訊世界咁爆炸,數碼世界咁深入民心,隨住生活方法改變,情緒同需求都跟住變!」他續謂:「80、90年代,音樂表演事業蓬勃係好多嘢形成,現階段唔係靠賣CD,成個生態鏈都唔同咗。藝人要把握到音樂消費者嘅要求,點解要鍾意你,要掌握到啲歌點樣可以產生共鳴。」
李進又指,發行部份都有問題,認為投資、發行及經理人公司的利益分配都要改變,「投資方要攞到應有回報,如果成日蝕錢,邊個會投資?」不過他不認為北上是唯一出路,又以歌手Susan Wong(黃翠珊)為例,指她的歌經常出現在歐洲網上電台,「歌手定位好緊要,唔一定要北上,內地係有13億市場,但內地歌手都未必打得開呢個市場,歌曲水準最緊要」。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