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數十年金融風暴幾乎每10年一遇,美股連番創新高,身兼英國下議院財委會特別顧問的滙控(005)高級經濟顧問簡世勳(Stephen King),接受訪問時表示,「美股市值與基礎經濟表現嚴重脫節,是令人憂慮的訊號及一大風險因素」。
記者:劉美儀
聯儲局即將縮表,但簡氏直指美國經濟仍「非常弱」,又力排眾議,預測年底10年期美債孳息率,將較現水平不升反跌,即下半年債價還有升浪,揶揄「過去十幾年市場年年都估錯債息會升」。
美國債息料不升反跌
簡氏亦為英國政府亞洲事務特別小組委員,剛出版的第三部著作《死而復生──全球化終局,向歷史回歸》,更獲美國前財長薩默斯集氣推薦。
在過去逾一個世紀中,簡世勳形容只有1929年(全球經濟大衰退)及2000年(科網股爆破)兩次歷史紀錄,美股市值較現水平貴,「兩次結局都不是令人鼓舞」,雖一再強調自己是經濟學者,非博弈專家,故拒絕預測下一波金融風暴發生的可能性及規模,「亦不是預告股市將崩盤」,但最少市場應關注,目前美股市值與實體經濟脫節,「已到咗一個令人憂慮嘅壓力點(pressure point)」。
10年期國庫券孳息率現為2.18厘,市場普遍預測,隨着聯儲局稍後縮表,債價將跌,孳息率料抽升至3厘或以上。
不過,滙豐對美國經濟增長動力看得較淡,料今年底相關孳息率將降至1.9厘,今明兩年美國經濟增長,由原來2.7%向下修訂為2.3至2.4%。
稱經濟復蘇肯定緩慢
簡世勳在第二部著作《When the Money Runs Out》以雷曼後量寬為題,指除非進行結構性改革,否則美國及環球經濟不可能回復健康增長。
被問及2008年至今市場改革是成功定失敗,他說要看量度指標為何,但可以肯定「美國經濟復蘇非常非常低緩(soft)」,增長令人失望,失業率雖迅速下降,惟生產力並無提升,人口越趨老化,故目標通脹率及長期名義利率,不可能如外界一廂情願預期低位攀升,「迷失廿年的日本經驗與當前情況出奇相似」,結構性低通脹及低息狀況,只會延續結構性低增長。
市場憧憬利率正常化加快,他指另一原因是利率若持續為零,當下一輪經濟衰退屆臨,當局便再無彈藥(減息)提振經濟,不過貨幣政策的威力已消退,「央行難題正是手中缺少像昔日應對風暴的火力」,而擴張性財政政策亦非萬應萬靈,日本及西班牙便是例證。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