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煎餅熱潮冒起,若聲音能勾起食慾,滋滋聲必是其中一種。灣仔最近亦有一家人參上一腳,拍住上,日賣400個。製作煎餅手腳要快,粉漿剛瀉落鐵板上,接下來便是一連串動作。玻璃後的吳瑋琛(Sherman),最快三分鐘便鏟起一份煎餅,不過食客的等待此時才開始。
一家人拍住上 長幼分工有序
煎餅店由一家人拍住上,後生如Sherman及堂弟主力負責煎餅。單是煎餅皮漿的比例,Sherman花近三個月去研究,黃豆粉、綠豆粉、栗米粉、香料……各有「性格」,最難夾;至於綠豆蓉,就最花心思。「麵漿內的新鮮綠豆起碼要浸十個小時,翌日再打磨成蓉,再加入麵漿。」拌好後即成。另一邊廂是食材陣地, 由長輩如父親、阿姨把關。雖然分工分明,但忙起上來大家都要「走位」。互相補足是他們的相處之道。磨擦?沒有是騙你的。「大家的處理方式,很多時都有出入。如收銀、電腦,老一輩不太熟悉;新一輩對於切材料、方法,理解又不同,此時大家要不停交流。」
大大份煎餅,風味有分新舊。傳統代表有北京烤鴨煎餅,先嚐煎餅皮,入口煙韌,帶淡淡蛋香;咬到中段,可嚐到撕成一絲絲的烤鴨,味道濃烈惹味,與當中爽脆的紅蘿蔔絲與青瓜絲成對比。另一代表有麻辣雞肉煎餅,麻辣後勁十足,越食越過癮。上述煎餅當中夾雜炸雲吞皮,即是薄脆,老闆細心,如客人不是即時食,薄脆會另上,免得焗腍。款式亦有玩味選擇,如黑白墨魚煎餅,黑白墨魚餅配上沙律醬,相對少有。
御廚煎餅
灣仔灣仔道181A-181G舖
記者﹕湯珮然
攝影﹕劉永發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