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英殖時︰港府申69億建萬間夾屋

回到英殖時︰
港府申69億建萬間夾屋

【96年6月21日】
即將接任特首的林鄭月娥,當選後曾受訪稱,上任後或短期內試行「港人首置上車盤」,以公私營合作模式建屋,協助收入和資產高於申請居屋水平,但又買不起私樓的市民上樓,形容計劃可能是「倒轉一下」的「夾屋」。夾屋全名叫「夾心階層住屋計劃」,港英年代於1993年推出,董建華上任特首後叫停。
夾屋計劃英文名為「Sandwich Class Housing Scheme」,又稱「三文治階層住屋計劃」。90年代本港樓價飆升,夾心家庭收入超過公屋及居屋申請限額,但又無力買私樓。港英政府便委託房屋協會興建夾屋,首批於1995年推出,當時申請家庭入息限額為25,001元至50,000元。

董建華1998年叫停

1996年的今日,港府向立法局財委會申請69億元貸款予房協,用作興建第二批共一萬個夾屋單位,選址包括堅尼地城、鰂魚涌等。惟回歸後遇上金融風暴,前特首董建華1998年施政報告宣佈停建夾屋,以穩定樓價。夾屋自此成歷史,在1993年至1997年間,有逾5,700個家庭受惠於夾屋計劃。
回歸後香港人越來越難上樓。1997年8月,公屋輪候冊共有14.7萬宗申請,截至去年底,已翻倍增至28.23萬宗,平均要輪候4.7年。停建近20年的夾屋則樓價屢創新高,上月夾屋青衣宏福花園一個中層單位以712萬元售出,呎價1.29萬元,成新界夾屋王。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