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報紙廣告中有「口臭丸」,非常直白,想來是傳統產品。
傳統廣東話都很直白,比如上海有些老廣東,屁股不說屁股,不說臀部,而是直接叫「屎忽」。「你個屎忽好大!」「又喺度扭屎忽花!」不論場合,統一稱呼,很是暢快。由此便想到「江門」這個地名,曾有朋友說不知廣東怎會有這樣的地名,我跟他解釋,在起這個地名的時候,大概廣東人還沒有「肛門」這個詞的概念,只會說「屎眼」或者「屎忽」,因此而疏忽了。TVB綜藝組的朋友說過,他們幫許多珠三角城市搞過晚會,定名的時候都很容易,直至遇到了江門。那次光是為晚會起個名已經搞死人了:「歡樂滿江門」?「江門樂融融」?「江門好好玩」?「萬千星輝耀江門」?「萬紫千紅頌江門」?你說呢?
想必那「口臭丸」也是如此,起名的時候,沒有「口氣」這一說,口臭就是口臭,便如狐臭就是狐臭一樣,你想口不臭,服口臭丸啦!那時候的人想必也純樸直白,進了藥房,只管跟伙計說:口臭,有乜嘢辦法?伙計就拿「口臭丸」出來了。如今就委婉了,客人進了藥房,四顧無人,開口問伙計(還帶些不好意思):「有口氣,點算?」伙計聽了:「哦,試吓口臭丸呀!」,那人臉紅點頭,付錢,鼠竄而去。
時代不同了,太直白會令人尷尬,「屎」不直說,「臭」不明講。唯有電視新聞例外,港珠澳大橋偷工減料,新聞報道員不說「水泥」,只管「石屎」長「石屎」短,那條大橋,合該成屎渣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