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緊要簡單舒服。」這句話在訪問中出現得最繁密的一句,嘹亮的笑聲更此起彼落。
年屆75歲的小蘭,孩提時代在內地已經幫媽媽用手縫製衣服,23歲時更一夫當關開始度身訂做衣服的服務。她擅長做中國傳統服飾,好像是唐裝、中山裝、平裝和西裝等等。80年代才來港生活,並在製衣廠工作,那時才學懂如何操作衣車,有時候更會獲得一些布碎,便用作縫製衣服。
退休後,小蘭對於做衣服的熱誠並無減退,有時從街訪或布店老闆獲贈布料。有一次她收到麻質布,便製作成布袋,定價100元。女兒將製成品上載至社交平台,怎料反應熱烈,收到15張定單,簡直就是超額應購。有一位客人認為定價應該更高才合理,出150元購買。三年前,機緣下女兒在西九搞地攤活動,遂邀請小蘭一起擺地攤,當時售賣鴨仔袋和帽子,銷情不錯。後來更兼售衣服,亦開始了替客人度身訂做的服務,2014年正式成立「小蘭訂造」。
最受歡迎的款式,當然是日式道袍,這個款式是女兒讓小蘭看,但小蘭一看就感到闊袍大袖太「論盡」,便添加自己的元素,收窄袖子,並參考漁民的衣着改裝而成。在2015年底,獲邀參加深水埗棚仔時裝周的「棚仔花生騷之似水流年」設計而成的。客人對於小蘭做的衣服讚口不絕,自己亦很滿足。「最大樂趣是做的衫褲有人要,有人欣賞有人買,個個穿上去好開心。」
或者你會認為客人有感於小蘭是老人家,才更擁護她的作品,不過若穿上小蘭的做的衣服,就會消除心中的疑慮。事實上,小蘭從買布的一刻,心中已盤算哪塊布應該做哪個款式。她十分着重布料,夏天一定用涼爽的物料,如棉和麻,若着她用不吸汗的質料做衣服,她會疑不猶豫地拒絕。而且並非你叫她做,她就聽你的,她會視乎客人的身材去訂做,好像是肥胖人士就不太適合穿旗袍款的裙子。小蘭會建議做A字裙,因為較貼身,不會突顯下身擁腫的問題。如小蘭所說「我不會聽你咁樣講,咁樣做。你着一件衫舒服就可以,不要理太多,顏色和款式襯到你就可以了。」所以小蘭在訪問中一而再地強調衣服最重要是舒服簡單,以及懂得配搭,外表反而是其次。
如此多客人欣賞小蘭,主要是細心和做事從不馬虎,也絕不會為了一樁生意而hea畀意見。小蘭不但擁有多年的做衣經驗,基本上甚麼款式也難不到她,有些客人只是拍一張照,小蘭亦輕易做出該款式更會改良當中的細節讓客人方便活動。
或許你會覺得做一件衣服很容易,做一件好的衣服,首選當然是好的質料。不過設計手藝才是最值錢的部份,小蘭的衣服絕不能以現時的所謂小店推出的「自家款」相提並論,他們自以為將流行的款式抄襲再找人縫製,就是懂設計。其實好的設計,離不開的是改善人的生活。不用多說,小蘭已用行動證明了一切。
說到底,你能否一生專注做好一件事,而且仍懷着當初的熱忱嗎?
記者:陳煥欣
攝影:蕭志南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