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跟某人投不投契,最好談談電影,口味一致的,多數做得成朋友。內子和我的口味就很似,由主流商業片到冷門怪雞戲都看,完場後討論,大家的觀感也差不多,唯獨一個例外──動作片。她不能看動作片,因為她「同情心」太強,一見角色捱打,自己就痛起來。近日一時疏忽,竟和她看韓國片《惡女》,電影剛開場,我便知道犯了彌天大罪。
看《惡女》絕對不能遲到,因為頭十分鐘是全片精華,喜歡重口味動作場面的觀眾,單看這幕已值回票價了。這十分鐘是怎樣呢?朴贊郁電影《原罪犯》有場經典的走廊激戰,《惡女》顯然模仿《原罪犯》那一幕,且變本加厲,用了類似長鏡頭拍法,配合《爆機特攻》(Hardcore Henry)那種第一人稱視角,營造強烈即視感,令觀眾恍如置身刀光劍影、血漿四射的現場,化身主角,見人殺人。兩小時的電影,一前一後有大量打鬥,但開場實在太先聲奪人,結尾決戰儘管精采,還是給比下去,可算美中不足。
劇情方面,《惡女》頭四十五分鐘,頗引人入勝,惜中段漸入套路,女主角說穿了,就是《墮落花》Nikita和《標殺令》石井御蓮的合體而已。當然,我看動作片,欣賞的主要是動作,不是劇情,最怕是《殺破狼II》那種玩法,找Tony Jaa做慈父、吳京扮道友,這樣的劇情設定,就像拍恐怖片硬要搞笑一樣,只會嚴重破壞氣氛──你會相信道友好打嗎?導演鄭秉吉似乎也想把劇情弄得複雜一點,但不算過火。《惡女》中段有半小時韓式愛情劇橋段,內子看得很輕鬆,我則擔心劇情誤入岐途,幸好這些愛情戲穿插着回憶片段和懸疑情節,令觀眾始終沒忘記,有一把刀還在女主角頭上晃動,總算保持着一種張力。完場時我覺得很爽,她則大呼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