覷準新香港人撐起樓市癲價搶地 中資打冧大孖沙

覷準新香港人撐起樓市
癲價搶地 中資打冧大孖沙

【香港20年】
【本報訊】自1997年回歸後至今20年,除樓市一再創高峯外,買地的發展商都逐漸洗牌,由以往本港5大龍頭地產商壟斷大型發展項目,至現時中資發展商出高價搶地。業界更預言,未來最少一半以上土地會由中資發展商投得,香港土地將進一步染紅。
記者:程俊華

鴨脷洲利南道臨海住宅地,以約168.56億元成交。黃文邦攝

香港在回歸前夕,小西灣填海區住宅地皮(現時藍灣半島)以當年天價118.2億元由信置(083)財團投得,將樓市推向巔峯。不過,之後受到97金融風暴、03年沙士打擊,出現前所未見的大跌市。但低潮過後,就迎來十多年的大升市。今年2月,龍光地產(3380)與合景泰富(1813)兩間內房,以約168.56億元奪得鴨脷洲利南道住宅地,成為香港開埠以來最貴住宅官地,香港地產市場出現改朝換代之勢。
在97年入行的測量師張翹楚形容,回歸初近10年,地產市場屬寡頭壟斷,本地大地產商主導,其他發展商甚難打進市場。近年政府引入招標賣地,及內地調控驅使內地發展商加入競爭,令情況開始扭轉。

多投資發展中區域

根據統計,在2013年之前,內地或中資發展商,只佔香港賣地市場成交比例3%以內;不過,在2013年後,中資確定打入香港市場,多個財團輪流出擊下,已急增至超過兩成。而在過去的2016/2017財政年度,中資奪地比例已經增加至接近四成。全年共售25幅住宅地,賣地金額共1,020億元,中資佔58%的589億元,全年地價最貴的3幅住宅地皮,都由中資豪奪。當中海航集團及系內公司,接連以超高價連奪啟德4幅住宅地皮,令市場震驚。
從事地產業務35載的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曾煥平指出,內房一向愛用高槓桿借貸發展地產項目,既然內地息口較高,息口低企的香港市場更加有利內房進入發展。由於大陸不斷有調控措施,內房調配資金來港發展,分擔風險;再者,內房每年的賣樓收益,甚至總資產值都遠超本港數家大發展商,他們可出到高價買地絕不為奇。
張翹楚認為,內地發展商出價進取,但往往對新發展區興趣較大,「因為佢哋不嬲喺大陸做開將一大幅爛地發展成一個社區,佢哋對未發展嘅地區前景,睇法同香港發展商唔同」,所以內房以高價投得的地皮,多數在發展中的區域。同時,內房不怕本港買家的接受能力低,最重要是每日150個單程證配額,未來有大量富裕的新香港人購買力支持。他估計,內房會繼續來港買地尋找發展機會,預期未來將有超過一半地皮由中資奪得,「香港發展商可能要做長線收租公司,或者等中資起完再成個項目買咗之後再轉售」。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