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本好書,能把它從頭看到底,看罷有衝動跟人分享,是非常難得的事。
剛看完余杰的《1927民國之死》,就有這種感覺。全書五百多頁,沒有冷場。作者用《萬曆十五年》的手法,以南京政府成立的1927年為中心點,記載廿五個關鍵人物在這期間的經歷,妙不可言。
少年時沒好好讀歷史,對民國成立後至日軍侵略前的光景,尤其陌生。只隱約記得軍閥混戰和國民黨北伐。我也曾好奇,張愛玲成長年代的社會面貌是如何的;上海灘頭青幫橫行,又是怎麼回事。這些知識上的空洞,後來靠閱讀一點一點修補回來。
本書選材廣泛,除了軍閥吳佩孚、張作霖,政治主角蔣介石、汪精衛、毛澤東,更難得的是政治圈外的真實人物,如青幫頭目汪壽華、傳教醫生石美玉、被徐志摩拋棄後奮發圖強的張幼儀、傳奇人物川島芳子…人物精彩,拍案叫絕,讀來有茅塞頓開之感。
中史教科書的史觀,總以大中華大一統為理想境界,軍閥割據山頭一定混亂不堪。作者深刻批判這種史觀,指出北洋政府、軍閥統治比後來的國民政府更開明,他無情批評蔣介石獨裁、殘酷,把孫中山捧為國父只為政治原因。
除了中原,作者也把視野擴展至西藏、蒙古、新疆,寫三地的關鍵政治人物,旁徵博引,野心甚大,卻沒有一般歷史書沉悶,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