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代人來說,科學和宗教有點水火不容,從事科研的愛德華,提起他的中學校訓「Scientia et pietas」(知識與虔敬),便頗不以為然。查一查,天主教辦的聖類斯中學正以「Scientia et pietas」為校訓。兩字何以相提並論呢?其實「Scientia」和「Pietas」都屬於「聖神七恩」,《聖經.依撒意亞書》說:「上主的神,智慧和聰敏的神,超見和剛毅的神,明達和敬畏上主的神將住在他內。他將以敬畏上主為快慰……」其中「明達和敬畏上主的神」,《拉丁通俗譯本》作「spiritus scientiae et pietatis」,就是校訓出處。
有趣的是,上文其實只提及六種聖神恩典,即「智慧、聰敏、超見、剛毅、明達、敬畏」,何來七恩?但查《天主教教理》,便會發現除了「敬畏」(Fear),還有「孝愛」(Piety)。這個「Pietas」,中譯到底是〈依撒意亞書〉的「敬畏」,抑或《天主教教理》的「孝愛」呢?責任要追溯到古希臘譯者,他們譯到上面引的〈依撒意亞書〉章節,見希伯來文「Yirah」兩度出現,兼有「崇敬」和「畏懼」兩義,希臘文沒對應的字,於是前一「Yirah」譯「Eusebeia」(崇敬),後面的就譯「Phobos」(畏懼)。《拉丁通俗譯本》照辦煮碗,前一個譯「Pietas」(虔敬),後一個譯「Timor」(畏懼),於是六恩便成七恩。《聖經》中譯撥亂反正,我們便只見「敬畏」出現兩次。其實古羅馬人所謂「Pietas」本指責任心,對血親、國人盡義務,大約等同「孝義」,後來才延伸至宗教的虔敬。若只從「義務」角度理解「Pietas」,它不但跟「知識」沒衝突,更為科學提供了一種道德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