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火住宅並非投資熱點 - 曾志豪

起火住宅並非投資熱點 - 曾志豪

英國倫敦住宅大火,燒通頂,黑煙籠罩,居民慘叫求救,觸目驚心。有人冒險把嬰兒拋出大樓,希望小生命有機會逃出生天。目擊者形容就像是911翻版。
這麼一宗慘劇,有很多報導角度。例如大樓的防火問題,當地政府如何敷衍應對最終造成慘劇。
甚至可以用「有無香港人居住」切入。
這是香港獨有的生態,無論多麼大型的天災人禍,第一段都要強調「暫時未有港人在內」。
仿佛世界上新聞只有一個價值,便是有無香港人在內。
然後這一次的大火,香港新聞界創出新的低點。
一份主打中產家庭的免費報章,居然這樣寫標題:「英住宅大樓沖天火,至少6死74傷」。無問題,未完,在這個標題上方,用黃色的小標題醒目寫着「非港人買樓投資熱門地」!
文章的首段更引述一位地產專家意見,介紹意外地點,較少香港人投資買樓。
WTF!一場奪命火災的新聞重點竟然放在是否香港人投資買樓的熱門地點,這是甚麼寫法?新聞編輯是否覺得,香港人對這場大火的關注點不是人命,而是投資。
潛台詞似乎是,港人可以放心,出事地點並非大家投資的熱點,不會影響大家的資產價值?
這真是香港人的心聲嗎?香港人貪錢真的去到一個地步,覺得錢財比人命更重要嗎?
將心比心,如果報導迷你倉奪命大火時,有傳媒寫一句「出事大廈並非港人熱門炒樓地點」,你有何反應?
但這種凡事以金錢作量化的報導手法,已非第一次。之前有市民倒斃私家車內,而出事的私家車是一輛電動私家車,於是很多報紙都忍不住在標題強調「車主倒斃××電動車」,內文更忍不住強調「新車落地價值80萬」……
大家明白了,死在一架貴車,至少可以博得更多見報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