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年】
一國兩制是鄧小平為台灣炮製、率先在香港實施要「垂範台灣」。《蘋果》記者赴台訪問老中青三代對一國兩制的印象。「香港一國兩制到今天,繁榮麼?香港的自由民主受人羨慕麼?沒有嘛!」台灣最早研究香港《基本法》的法學教授王泰銓說。「50年不變是假的,不到30年甚麼都變了。香港的實施經驗告訴我們,如果萬一不幸被共產黨統治的話,我們的自由民主會完全沒有」。中華大學副教授曾建元說,近年港台兩地新世代惺惺相惜,恰逢生於回歸後的少女李倩怡成為首個赴台尋求政治庇護的港人,讓人百般滋味在心頭。
記者:楊倩
學者嘆港法制自由被毀
「以前我們很羨慕香港的法制、經濟的繁榮,可是這幾年情況變了。」台灣中華大學行政管理系副教授曾建元說,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整個法制倒退、自由緊縮,對民主追求可能成幻影,「讓我們在台灣感到非常捨不得」。2014年曾建元發現自己成為香港不歡迎的人,他任董事的民間團體華人民主書院所有同事也統統被列入入境香港的黑名單。
「不到30年甚麼都變了」
2014年5月底曾建元受支聯會邀請參與六四相關講座,抵達香港機場後被拒絕入境,理由是他的台胞證遭北京註銷,最後遭遣返台灣,「我就是一般的百姓,又不是政治人物,只是因教學比較關心中國大陸各方面發展,這樣就被列入黑名單,感到少少悲哀,覺得香港怎麼變成這個樣子」。
曾建元對香港的興趣始於中學時代,當時台灣在戒嚴、外匯管制時期,台人出國旅遊購物最方便的地方就是香港,他稱:「當時台灣人很喜歡去香港,香港像外國,幫台灣人開啟了視窗。台灣又有很多香港學生。」1970年代台灣的保釣運動,是台大香港留學生會拉起橫幅打響第一炮 ,台灣學生才敢跟上去。「香港學生當時給我們的印象是高富帥,又很勇敢,敢於挑戰權威,講出一些台灣人不敢講的話」。
90年代香港回歸問題浮面,曾的博士論文選擇了香港《基本法》草案作為研究課題,「我們在台灣非常關心香港回歸後政治經濟發展的狀況,來預測萬一不幸台灣落入共產黨手中的命運」。曾說當時從文本上來看,一國兩制似乎是可期待的,「還承諾2007年之後讓香港人民自行決定選舉特區首長的方式,相較港英時期多了一層民主制度的實施,自己的司法權、自己的貨幣、不用繳稅給中央政府,看起來對香港非常寬鬆」。而當時鄧小平說過一旦在台灣實施一國兩制,台灣還可以擁有軍隊,「似乎又比香港更好了」。
不過曾說千禧年後開始發現不妙,香港民主派提出直選主張,看到了北京的遲疑,「當時仍想有《基本法》和《中英聯合聲明》白紙黑字雙重保障,應該不會有很大變化吧?」等到2007年前幾次釋法,對一國兩制徹底失望。曾說︰「我們就發現50年不變是假的,不到30年甚麼都變了。香港一國兩制對台灣普遍大多數民眾來講,再不具任何吸引力,我們也沒有好奇心了。」
大陸學生蔑視港台民主
曾建元關注近年香港的中港矛盾,目睹香港和大陸學生產生隔閡,「香港的本土化運動對於很多大陸人來講,民族尊嚴多少受損。在平常言行或在網上以大中華主義、民族主義的姿態表達這種憤怒,對港台民主價值的追求持輕蔑態度」。他也接觸不少香港學生在一國兩制下對未來迷惘,「很多人因參加了學生運動,想未來要不要離開香港。」
曾認為港人可以借鑑台灣本土化過程當中,族群融合的經驗,他指出:「戰後中國大陸來台者認同台灣,自視台灣人,台灣社會也接納他們,共同建設。香港移民非常多,很多人並沒有把香港當成真正的故鄉,如果香港也有這種反省的聲音,也許會有更多社會力量保衞香港既有制度和價值。」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