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低頭族沉迷玩手機,小心骨刺提早來襲。骨科醫生表示,以往生骨刺多為中老年人的退化問題,但近年多了30多歲壯年人求診,估計與長時間維持低頭姿態有關,骨刺若壓着神經線可引起頸膊痛及手痹,甚至出現手無力、下肢麻痹,影響走路,建議日常要保持正確頸姿,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有助預防骨刺惡化。
記者:梁麗兒
骨科專科醫生陳偉霖表示,骨刺即骨質增生,年紀大退化、日常勞損、曾出現創傷,或因關節發炎如有風濕病,都可引致生骨刺。日常多郁動的關節,都會較易有骨刺,例如頸、腰及膝關節。
骨刺原因是當關節軟骨磨蝕,身體會自行生長新的軟骨,協助關節活動,礙於新軟骨質素較差,以致容易鈣化,並變成骨刺。除了關節表面會有骨刺,韌帶曾受傷都會同樣造成骨刺。另外,椎間盤突出令關節受壓,都是骨刺元凶。一般情況下,頸椎第4至第6節較多出現骨刺。
長期受壓磨蝕頸椎
陳指,骨刺過往屬退化勞損問題,多在50、60歲才開始出現,現時30多歲的人都會受骨刺問題困擾,每月接獲兩、三宗30多歲至40歲壯年人因骨刺求診。經常低頭玩手機易致頸椎受損,「都市人玩手機嘅低頭情況,比用電腦更差,時間長又唔會轉姿勢,頸椎長期受壓磨蝕,造成骨刺」。
骨刺若壓着神經線,不但可引起頸梗膊痛,一旦壓着中樞神經更可致手痛、手痹及雙手無力,如「扣唔到衫鈕」、「成日跌嘢」,甚至出現麻痹,影響走路。如骨刺壓到周邊神經線,膊頭或手指都可以有痹痛,視乎哪一些神經線受壓。
陳稱,曾有35歲男病人因持續1個月頸梗、頸痛及雙手無力求診,他連睡覺時也感到頸痛,因頸部轉動困難,未能如常駕駛,連揸筷子亦無力。X光及磁力共振等檢查顯示,第5節及第6節頸椎關節之間生骨刺,並壓到中樞及周邊神經線,「呢個年紀唔應該有骨刺」。
查問病史發現病人從事展覽工作,要經常用手機及電腦與海外客戶聯絡,病情最差時剛好「趕project」,懷疑長時間用手機致病情加劇,接受物理治療後情況有改善。
骨刺屬正常老化現象,但並非發現骨刺就要醫治,陳指,骨刺若無壓到神經線,沒有任何病徵,毋須特別治療。但骨刺不會自行消失,日後可加劇及變嚴重,所以要做好保養。日常保持正確姿勢,避免頸部過度前傾,或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
一般肌肉勞損引起的頸痛,休息數天、減少低頭玩手機等動作便可以紓緩,陳稱,但若有上述提及的痹痛症狀及影響、頸部繃緊兼轉動不靈活等,並持續5至7日或以上,就要求醫。
X光檢查可診斷有否生骨刺,磁力共振、電腦掃描則可評估哪些椎間盤、神經線受影響。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