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水平下降的警號(執業律師 任建峰) - 任建峰

英文水平下降的警號
(執業律師 任建峰) - 任建峰

今年1月,我出席一個大型場合,其間榮譽嘉賓是一名問責高官。他以英文發言。這嘉賓的英文實在「聽死人」,但問題並不在於有很重的香港口音。我從不認為「鬼聲鬼氣」才是王道,其實不少很重香港口音的人所說的英文都比不少母語是英文的西方人士更清楚、更井井有條。但這嘉賓說的東西,我真的是要停一停、諗一諗才能估到。疑似「fee tray」(收費盤?)的英文或許是「free trade」(自由貿易)。而聽下去令人迷惘的「lei-wo paying feel」(乜乜付款觸覺?)可能是「level playing field」(公平競爭環境)。
上星期,根據傳媒報道,在一個香港美國商會的場合,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是嘉賓,其會長提到不少美資公司近年把他們的香港分部撤離。會長強調,這與香港政治環境無關,但有幾個令在香港設分部吸引度下降的因素,當中包括租金昂貴與管理人員來港的昂貴生活開支。除此之外,會長更說收到不少對現在香港人英文程度的投訴。
就此,林鄭月娥笑說出席像這個外資舉辦的場合能讓政府官員練習英文。但當她正經地回應時,她承認香港英語水平是一個問題,建議從學校教育入手。
無可否認,英語水平與學校教育是有關係的。不過,無論是學校的英語課程、或「怪獸家長」不斷推小孩去惡補英文、或近幾十年多了很多香港人去外國留學,香港人現在的整體英文水平理應比幾十年前要好。既然如此,為何國際投資者會有香港英文水平下降的印象?
首先,香港的英文水平或許有進步,但內地學生、企業員工、專業人士與政府官員的英文水平就進步得更快。同樣地,或許有不少老一輩的新加坡人的英文程度有限,但現在的新加坡人幾乎全部都能以英文為母語來運用(無論香港人怎樣取笑新加坡口音也好,他們的英文是清楚的)。相對來說,香港的英語水平進步速度或許較遜色了。
第二,縱使《基本法》第九條說明英語是官方語言之一,我們的社會領袖已不注重英文。有英語與國際傳媒朋友都曾向我說,要找政府人員、各級議員或政治與公民社會人士以英文回答質詢已越來越難。在立法會內願意用英文發言的議員亦越來越少。很多政圈與公民社會團體都只發表中文聲明、評論。更諷刺的,就是它們當中不乏口口聲聲說要捍衞香港國際地位、不要香港變成一個普通中國城市的團體。就算有時有社會領袖願意用英文,他們大多是在表情或身體語言上擺出很不情願的姿態。
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如果社會領袖都不願用英文、甚至把英文視為洪水猛獸,大眾就自然在日常生活中漠視英文,香港文化、經濟、國際城市地位都會是大輸家。
✽以上是筆者個人意見,不代表他所屬的律師行或團體。

任建峰
執業律師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