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町成都路27巷的頂好商場,八、九十年代因專賣來自香港的貨品而得名「小香港」。這日《蘋果》記者走訪,只有對街一家名為「MK」的店營業,整個商場猶如死域,十分陰森。住在附近的台灣青年阿王告訴記者:「我小時候這商場很興旺,都是從香港來的最新款服飾、鞋,現在沒有了。」
改作水貨倉
小香港大廈管理委員會委員李天德是聯合報前印務部股長,退休後買了該商場二樓幾個商舖收租,見證了小香港之死:「興旺了20年,大概13年前開始沒落,以前賣的都是香港貨,從香港批發到這裏賣,很多藝人喜歡到這裏買衣服鞋子。」10多年前一個舖位月租兩萬新台幣,現在一間月租連管理費7,000給人當倉庫,有香港水貨客租來轉運台灣貨物返港,裏面堆滿了麻油、花雕、雞麵等台灣食品。李說:「他們來台灣批發貨去香港,回去賣好幾倍。都是倉庫了。」
30年前香港是國際都市、購物天堂,香港人到台灣旅遊也主要是吃,對台灣商品根本看不上眼。如今西門町街頭,到處是廣東話,港人拿着大包小包,衣服、鞋子、藥妝無所不買。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