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來首個6月上旬的8號波,在前日接近放工時間才發出,並在夜間維持。不少網民近年諷刺香港彷有「李氏力場」抵擋8號風球,令8號波很少在日間或上班時間生效。到底日間少8號波,是錯覺,還是有數據支持?《蘋果》與民間氣象網站,早前一同翻查天文台歷年掛波紀錄,發現過去10年,日間的8號(或以上,下略)風球顯著偏少,反而集中在夜間生效。天文台則指,過去的科技水平及預報技術與現今不同,不同年代的風球生效時間,或難以直接比較。
《蘋果》與民間氣象網站「香港天氣資訊中心」早前整理天文台自1955至2014年的掛波紀錄,發現上世紀日間掛8號的比率,平均有50%多,雖較夜間輕微偏高,惟變化不大,但過去十年,此比率大跌至36%;相反夜間掛8號的比率則升至64%(表1、表2)。
天文台科學主任蔡振榮當時回覆《蘋果》查詢時指,一般而言在一日內,上班時段較非上班時段為短,故平均來說,熱帶氣旋警告在非上班時段出現的機會較高,亦不足為奇。
翻查資料,以往有不少8號波均遇上周六日假期,即使日間掛波,亦不算有打風假,若連同此因素計,過去40年「無風假放」的8號波,數目變化不大,每十年就有5個;反而可「放全日風假」的8號波,數字由低位回升,過去十年有3個;有趣的是,令打工仔「遲返或早放工」的8號波,過去40年愈來愈多,最近十年內增至5個。
近年天文台亦有研究顯示,進入本港500和300公里的風暴數目,在過去50多年呈長期下降趨勢,但天文台指跌勢不足5%,統計學上不算是顯著變化。
蔡振榮又指,天文台過去的科技水平及預報技術皆有不同,因此不同年代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時間,或難以直接比較,強調天文台主要考慮公眾安全,和熱帶氣旋的路徑、強度及本港的風力變化等客觀科學數據,才發出熱帶氣旋警告。
記者 李鈺廷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