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旅館男:住20年我都唔屬於呢度

開旅館男:住20年我都唔屬於呢度

「個個都話覺得香港好辛苦,要嚟台灣住」。34歲香港仔林維源(Mark)在台北經營青年旅舍快4年,常有港人摸上門問他如何移民台灣。Mark並無移民,而是一直持工作簽證在台生活,「由細到大都唔係特別話覺得我係乜人,反而當好多人問我移民呢件事,我會覺得我係香港人」。
Mark在台灣讀大學,原因簡單,在香港讀不上去、家境不富裕、台灣讀書平。前後在台生活已8年,但他說:「就算呢度住20年都好啦,我都唔覺得我屬於呢個地方,始終由細到大成長環境唔同,好多嘢價值觀都唔同。」他的妻子也是港人,小朋友在台出世也不是台灣身份。

「台灣人一樣好多不滿」

Mark本想在港開旅舍,但找了兩年都找不到合適的地方,碰巧一次因同學會回台灣,經朋友介紹,第一次看西門町的場地就租下了。一個本港電視訪問出街後,平均每星期有3至4個港人來問Mark移民問題。他最大感受是港人變得負面:「我呢度見到嘅港人都會話覺得香港差咗好多,可能政治因素、啲嘢變貴、生活壓力越嚟越大,最多人講台灣人友善、食嘢平、生活指數低。你嚟台灣係放假,逃離香港,心情當然好。其實台灣人都一樣有好多不滿,唔攞出嚟講之嘛。」幾百個問過他移民的人中,他所知只有一個真的移了民:「但唔到一年就返香港,話接受唔到文化差異。」
赴台經商也讓Mark看到不一樣的香港,旅舍裏洋人背包客很多上一站是香港:「我問覺得香港點,好多都話『好神奇,好神奇』,香港係個好吸引嘅地方,可惜地方太細,唔會住但好想去睇,覺得五光十色。以前都唔覺得香港點,𠵱家返香港覺得好開心,我喺呢個地方長大。」另一個發現是大陸背包客教養很好,最難頂是香港人和台灣人:「大陸青年可能會好大聲,但只要你明確話佢知『不行』,佢話『哦,好吧』;但香港同台灣人會話『叫你經理出嚟』,都幾灰,喺外國睇番香港人,原來我哋認為別人影響我哋生活嘅同時,我哋都係影響緊人哋。」
Mark當年為創業賣掉香港的樓,如不賣現在應賺了一倍,旅舍忙了幾年才回本,但他一點不後悔:「如果喺香港可能我每日都諗緊層樓升咗幾多、要唔要買多層或者換樓,我唔贊成人生被層樓綁死。」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