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河水井水廿年來混為一道,最大轉變見諸遊行隊伍的終點站,已由政府總部改至中聯辦;「第二支管治團隊」不斷擴軍,以「一正八副」的編制抗衡公務員體系。議會內勢力同時坐大,派員兼動員搶奪議席,連續兩屆特首戰逼建制歸隊,西環治港,港人獨憔悴。20年來北京收回的不僅是香港主權,還有《基本法》賦予的高度自治權。
記者:許偉賢
灣仔霎西街5號的新華大廈,曾經是有「小新華」之稱的新華社香港分社總編輯室,熟悉中國時政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舊地重遊,感慨同樣是駐港機構,新華社未有伸出干預之手,「97年至03年初,中央對港係無為而治」,直至2003年7.1有50萬人上街,「中央思維有變,覺得呢班人上街係反中央,喺擔心情況下,對港政策開始收緊」。
建立第二支管治團隊
當時駐港機構已由新華社易名為中聯辦,辦公大樓亦遷至西環。時任中聯辦主任高祀仁錯判香港民情,中央另起爐灶成立協調小組高層次處理港務,與此同時在港擴軍。曾任研究部部長的曹二寶被揭在黨報撰文明言要在港建立「第二支管治團隊」,增加人手方能與中環管治核心抗衡,領導層一度由原先僅6名副主任增至2012年的9名副主任,近年回落但亦有8名副主任,部門多達24個,整體人手從未向外公佈,據劉銳紹了解,「佢哋係花咗好多人手去做研究同操控」。
干預特首戰 逼建制歸隊
說到操控,當然包括選舉,近年有關中聯辦染指選舉的消息不絕,立法會「西環契仔女」如梁美芬、謝偉俊、何君堯及容海恩先後崛起,同時在18區培植勢力。除了為建制派候選人動員,甚至派出前職員「漂白」後披甲,原九龍工作部宣教處副處長黃春平2011年參選觀塘區議會並勝選。前年於區議會選舉敗於建制對手的民主黨尹兆堅領教過對家的動員力,「佢哋嘅資源源源不絕,除咗錢多,人頭都多」。尹爭取連任的石蔭選區,選民較上屆激增1,300個。
連續兩屆特首選舉,已見西環之手伸得極長。2012年梁唐戰前夕,曹二寶教訓時任特首辦主任梁卓偉,督促曾班子「放軟手腳」,放生當時捲入西九利益衝突風波的梁振英;剛過去的特首戰,西環施壓逼建制就範的消息,由候選人爭入閘到投票日未曾停止,連建制派都轟無形之手干預,似要與特區政府搶佔話事權。
曾任港區人大代表的工聯會黃國健直言,「如果話中央嘅身影近年出現多咗,呢個感覺係正確,對香港問題係緊張咗」;他指特區政府近年弱勢,而立法會在香港政制架構佔重要角色,自然希望其組成能維護香港穩定,但黃稱,中央或中聯辦在港沒有實質管治權力,「所謂干預(選舉),只能理解為發揮佢嘅影響力……即係憑藉中央喺一啲建制派人士心目中嘅威望,發揮影響力」。
國家安全大過天,港獨思潮蔓延下,劉銳紹與黃國健也預料,中央對港政策未來極有可能再收緊,但黃國健同時指,是緊是鬆亦關乎港人如何看待一國兩制:「可能有人覺得喺香港應該強調兩制,但從中央而言就有一國先有兩制。到底一國大定兩制大?相信係永恒嘅爭論。」但他肯定,「香港越穩定、越尊重一國,中央強調一國機會會細啲,但如果要講本土自決,中央會喺一國方面加強」。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