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筆者在上海參加兩年一度的「國際關節鏡及膝關節骨科運動醫學會議」,此會議被譽為國際運動醫學界的奧運會,亦是首次由中國大陸舉辦。有超過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近五千位運動醫學從業員參加,互相交流,並展示最先進的運動醫學知識及技術。除了包括處理運動創傷的最尖端技術和臨床治療方法外,亦特別強調康復治療及重回運動比賽指引的最新知識及技術。大會邀請了著名籃球員及現任中國籃協主席姚明到場作特別的演講,題目是《運動創傷和心理康復》。
姚明是NBA和中國歷來其中一位最偉大的籃球員,他在職業運動員生涯中經歷過無數的運動創傷,包括7次嚴重運動創傷的手術經驗。在會議上,他特別強調在漫長的康復過程中,運動員、教練、醫生、康復師,甚至家人及隊友的各自責任。憑藉他的履歷、自身創傷與感受,相信他是最有資格談論運動康復的中國運動員。首先,姚明認為運動醫療團隊需要緊密合作,醫生、物理治療師、體適能訓練員、護士和其他專業人員,都要經常與運動員保持聯繫,制訂共同目標。不同的醫護人員切忌提供互有牴觸的康復指引,避免影響對康復的信心和進度。
在接受康復治療前,團隊應以運動員可理解的方式,清楚解釋傷勢的嚴重程度、康復過程和癒後可能出現的波折,以及康復時間表,以減低運動員不安和焦慮。
由於運動員傷後需面對不同的壓力,容易產生不安情緒和變化,醫療團隊應有良好的技巧建立互信,多嘗試了解運動員的心聲和情緒狀態。最後,運動員也要學會識別錯誤訊息,例如避免從家人、隊友、教練或互聯網等不同來源獲取不太準確的傷病訊息。若有疑問,應向醫療團隊請教及信任其專業意見。
撰文: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總監容樹恒教授
隔周二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