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億撥款  難救教育自主淪喪(《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楊庭輝) - 楊庭輝

50億撥款  難救教育自主淪喪
(《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楊庭輝) - 楊庭輝

新特首林鄭月娥上場在即,新增50億教育撥款,成為新政府施政重點。但諷刺地,教育卻極可能是未來五年,香港流失得最快的自治權之一。
根據《基本法》第136條,香港可以「自行制定有關教育的發展和改進的政策,包括教育體制和管理、教學語言、經費分配、考試制度、學位制度和承認學歷等政策」。教育自主明確屬於香港自治範圍。但近來種種迹象顯示,特區的教育自主權正不斷流失。
去年1月,國家教育部將與香港教育局的例行會議,升格為一年兩次的「會商機制」,到今年初國家教育部再在《2017年工作重點》上,明確定下「全面落實中央對港澳教育工作的各項任務」。署理教育局長楊潤雄早前在立法會上,證實香港教育局與國家教育部之「會商機制」至今已舉行三次,但拒絕透露會面內容。
北京對香港教育問題,將由原來只講交流合作,改為直接插手管理,並不令人意外。官方教育,從來是塑造身份認同最有效之工具,《想像的共同體》作者安德森,就將為政權服務之國族主義教育,稱之為官方國族主義(Official nationalism)。香港主權移交後,有關港人「人心尚未回歸」之說法,就一直是北京念茲在茲的議題。早在2008年,中國天朝主義論述悍將強世功,就在其著作《中國香港:文化政治與視野》中表明,北京有必要模仿英國在管治香港時所採用的「洗腦贏心」策略,也就是必須正面處理港人在英殖時代所接受的意識形態和教育,為了撥亂反正北京有必要在港照辦煮碗,務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令港人人心轉向支持北京在港行使主權,與此同時唾棄英殖政府。
換言之,對強世功之流的中國天朝主義者來說,他們不過把香港視作中國殖民地,所以一方面認定英國當年以「洗腦贏心」控制港人,另一方面又聲言要蕭規曹隨殖民管治手法。由此路進,就能理解北京近年以國民教育、《基本法》教育、中史教育等不同名目,都是要為官方國族主義鳴鑼開道。

北京對洗腦教育不死心

中國以「會商機制」之名,直接插手香港教育,早已有脈絡可循。上任特首曾蔭權早在2005施政報告中,便初試啼聲提及「國民教育」一詞;在主權移交達十年之時,曾氏在2007施政報告中大篇幅談論港府在推動國民教育中的角色;曾氏在2010施政報告提倡「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獨立成科,並期望能在2013-2014年落實推行;此所以梁振英2012年上台後,第一炮便是強推國民教育;儘管國教獨立成科功敗垂成,但北京對滲透洗腦國民教育從不死心,張德江、張曉明等京官在不同的場合,均直接間接譴責本土思潮,指摘香港年輕人缺乏對國家的正確認識,故有必要加強愛國教育,官方國族主義遂以國民教育、《基本法》教育、中史教育等不同名目,堂而皇之地進入校園。
在天朝中國的步步進逼下,香港教育自主權已經淪喪;今天的香港教育局恍如「外來政權機關」,寄望港府官員能夠在教育上,敢於守護香港之獨特歷史、語言和文化,甚或在官方教育上保留空間予「香港人」這個身份認同,可謂是緣木求魚。故此,香港人除了警惕和抵抗北京、港府各式各樣的洗腦教育外,亦要積極開拓民間本土教育的空間,透過公民社會推動各種本土歷史、語言和文化之教育活動(例如導賞團、分享會、講座論壇、短片漫畫等等)。
http://www.facebook.com/reformhk

楊庭輝
《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